题目内容

女,41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肝于右肋下1.5cm,剑突下3.5cm触及,脾未触及;SGPT正常,胆红素正常,AFP阴性。B超可探及肝右叶2.3cm×1.9cm实质性暗区。下列各项中,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意义最大()

A.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B. r-GT及其同工酶
C. 醛缩酶及其同工酶
D. α-抗胰蛋白酶
E. 铁蛋白测定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女,28岁。妊娠32周,平时有偏食习惯,近感头昏、乏力。红细胞数1.6×1012/L,血红蛋白62g/L,MCV130fl,中性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疑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下列各项中,哪项指标最有诊断意义()

A. RBC数减少比Hb下降明显
B. MCV、MCH增高
C. 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
D. 胃液分泌量减少
E. 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伴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女,27岁。1个月前产一女婴,2周前渐感颈前部疼痛,自觉吞咽时疼痛,无多汗、纳差,甲状腺不大,右侧甲状腺区有一个1.0cm×0.5cm的结节,触痛。TT3250ng/dL,TT4117.2μg/L。下列各项中,哪项试验具有诊断意义()

A. T抑制试验
B. TRH兴奋试验
C. TRAb测定
D. 肺部CT检查
E. 甲状腺摄I率测定+TT、TT测定

关于肌松药的拮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去极化肌松药可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B. 低温可以影响抗胆碱酯酶药对肌松药的拮抗作用
C. 为消除抗胆碱酯酶药所引起的毒蕈碱样作用,常需伍用抗胆碱药物
D. 酸碱与电解质失衡可以影响抗胆碱酯酶药的拮抗作用
E. 使用抗胆碱酯酶药必须根据肌张力监测结果,当T/T<0.3时拮抗效果较好

女,58岁。丙基硫氧嘧啶治疗1.5年后甲状腺较前缩小。T3抑制试验:3小时抑制率>50%,24小时抑制率>50%,24小时抑制率<50%,TT3、TT4正常。对此病人,首选的处理是()

A. 停用丙硫氧嘧啶
B. 改用手术治疗
C. 改用放射性I治疗
D. 丙硫氧嘧啶维持剂量
E. 增大丙硫氧嘧啶剂量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