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外购一批原材料,货款30万元,计划成本为31万元。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款项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材料采购 3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贷:银行存款 351000
B. 款项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材料采购 3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700贷:银行存款 362700
C. 材料验收入库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 300000材料成本差异 10000贷:材料采购 310000
D. 材料验收入库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 310000贷:材料采购 300000材料成本差异 10000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是法律之间没有矛盾
B. 只要一切法律制定都以宪法为根据,则一定会实现法制的统一
C.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说明,法律的制定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
D. 在我国,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

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凡是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应该归入同一法律部门
B.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因此,法律部门的划分是客观的
C. 同一法律制度只能规定在同一法律部门
D. 法律部门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因此,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归人同一法律部门

阅读以下有关国人出境游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调查,请联系实际,深入剖析国人素质背后深刻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等,自己拟定标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在国外,中国出境游客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不少中国游客的行为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日本:为中国游客提供专门标识 很多去日本归来的国人表示,不论在大阪还是东京,不少公共卫生间里都用中文写着类似“卫生间是给大家用的,请您保持卫生间的干净”等字样,而且这种提示只有中文的,并不像日本机场里所有的标识会有日、英、韩、中四种文字。“不难想象,先前来此旅游的中国人,把不重视公共环境卫生的陋习带到了这里,做了一些让人家不高兴,而且不得不提醒的事,而这样的字条,又像一块抹不去的记录牌,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蒙羞。”一位驻外记者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一位专门负责给中国旅游团当导游的日本朋友说,中国游客最让她感到担心的就是到哪里都大大咧咧,不仅说话声音大,还表现出财大气粗的样子,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特别是到了一些景点显得非常莽撞,胡乱拍照,大声议论。一位记者从日本归来说,有的地方明明写着“土足禁止”(意译为换拖鞋入内)。可是,很多中国人看都不看就穿着鞋到处踩。你告诉他换拖鞋,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护,我们中国人到这种地方就是不换拖鞋,有的甚至往温泉浴池内吐痰。 美国导游:“不停地交头接耳,拍照留影” 据了解,美国去年接待的中国游客高达37万人次。在美国,中国游客的形象比较鲜明:在公共场合吐痰、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吃自助餐不给小费,等等,似乎都是中国人的“专利”。 一位外国导游这样对我国的一位驻外记者说,很多中国客人往往“不拘小节”,到了一处景点,根本不理会导游的解说,也没有心思欣赏风景,而是不停地交头接耳,拍照留影;一些人没有时间观念,常常是最后“归队”的成员,有时候把导游急得团团转。让他印象较深的是一次下起暴雨,每位游客发了一套一次性雨衣,旅游结束的时候,天晴了,其他游客都把雨衣扔进垃圾桶,可是偏偏几个中国游客把雨衣塞在大客车的座位底下。有的参观阿灵顿国家公墓仍大声说笑,有的人还把一只脚放在椅子上吃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休闲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些国内来的大款腰杆粗了,说话硬了,花钱大手大脚,以为到了美国可以为所欲为,得意忘形。调查发现,出国旅游对很多出境旅游的中国人来说,休闲的含义还不是很突出,而认为出国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这样的色彩却很浓厚,许多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往往沉浸在新鲜感中,忽略了尊重当地礼仪这些软文化规则,加上生活习惯和语言沟通的障碍,给当地人留下不良的形象。这之中,不仅有文化观的冲突,也有公民社会道德心理的差异。中国游客的一些“聪明”也让老外无可奈何。国际著名的箱包名牌路易·维登,高档昂贵。根据专卖店的规矩,在短时间内,每人凭护照只能购买几件商品。但国内的游客有的却不甘心,于是经常可以看见中国游客等在专卖店门口,耐心地说服过客借用他的护照帮自己再买几件。 在一些国人看来,是否有消费能力是在社会上有没有“面子”的重要指标,因此,出国照相拿回来给别人看,在国外购物回国送人,成了一些出国旅游者的一个重要旅游消费心态。因此,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表现背后更有复杂的文化心理因素。

马未都:莫言获奖让中国人长舒一口气 文学是一个残酷社会的梦想,是一个完美社会的消遣,而对中庸社会来说,它是一种寄托,为作家所用,替自己也替百姓宣泄情感。千万不要把文学误认为仅是小说,小说仅是一段历史时期最为时髦的文学表达,诗词曲赋是,话剧电影也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只是那时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人企盼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中国,算是水到渠成。我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最辉煌的时刻,听论大作家们以仰望的口吻谈论诺贝尔文学奖时,仿佛这奖是上帝发的;我们熟知的泰戈尔、萧伯纳、蒲宁、赛珍珠、福克纳、海明威、萨特、肖洛霍夫、川端康成、索尔仁尼琴、马尔克斯等像神一样在文学的巅峰上矗立,我们只能仰望,不能近身。 我印象中莫言先生敏行讷言,小说写得多,话说得少;一般作家都是话痨,喋喋不休,而莫言常一笑对之,充满了内心的神秘,所以他能获奖。据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透露,莫言在他电话里得知获奖后,“他狂喜并惶恐(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狂喜是为中国作家的整体荣誉;惶恐则是儒家思想的谨慎谦虚。向莫言先生致以祝贺!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