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抢救敌敌畏口服中毒禁用( )。【历年考试真题】

A. 大量盐水催吐
B. 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
C. 对服毒超过6h者仍应洗胃
D. 洗胃后由胃管灌入液状石蜡导泻
E. 肥皂水灌肠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 )。【历年考试真题】

A. 阿托品中毒
B. 视神经萎缩
C. 有机磷农药中毒
D. 颅内病变
E. 深昏迷

化疗病人的护理,不恰当的是( )。【历年考试真题】

A. 治疗前向病人说明化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B. 用药前可酌情给镇静药或镇吐药
C. 用药过程中适当补充饮料
D. 治疗后1h内进食
E. 治疗后出现口干应做好口腔护理

尿毒症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历年考试真题】

A. 厌食、恶心、呕吐
B. 嗜睡、定向力障碍
C. 咳嗽、胸痛
D. 皮肤黏膜出血
E. 血压升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它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淳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椽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的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的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人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国都南迁,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人,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连城、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来观察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很不幸,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地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⑾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地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 “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⑿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葵未手记》,有删改)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和,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刷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变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1)心中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2)历史走的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 (2分)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