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材料一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日)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三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这次高潮与隋唐时期第一次高潮的不同点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所以中国人到日本去,学习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来挽救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瓜分危机的中国。--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问题: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七月流血事件"后出任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的是()。
A. 高尔察克
B. 托洛茨基
C. 克伦斯基
D. 科尔尼洛夫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设总理衙门②金田起义③护法运动④废除科举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案例分析题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 (一)教学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本教学设计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教师讲授基本的技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自我探究完成扩充技术的学习,分层次的教学,为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准备好练习的素材,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掌握基本技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心。第二节课学生自己组织"广告公司",选出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每个"广告公司"创作一个广告,并用PowerPoint作品呈现,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担当着教学管理、协助者和帮助者的辅助角色,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造、评价。教师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基本操作练习和自主探究练习之后,再提出广告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先完成基本的练习,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输入汉字,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对PowerPoint软件刚入门,刚学会了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更改背景、文字编辑的方法,并且会新增幻灯片和保存演示文稿。他们具有较独立的思维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一定的距离,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探究精神,能利用教师准备的资源进行探究学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并进行简单的设置。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教学难点:探究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文件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能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和争论、互相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互相填补理解上的缺陷。各小组之间能进行公平的评价,并提出建议。 (四)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环境: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资源:讲课过程中使用的PPT课件,示范广告的PPT文件,多个练习使用的PPT文件,演示文件,收集综合练习的素材。 (五)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巩固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2)掌握常用软件PowerPoint的图片、文字处理能力,能制作出一些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能够把这些幻灯片保存成演示文稿。2.过程与方法(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或任务,最后再综合成品,培养学生的分工及协作能力。(2)组员之间通过讨论确定广告的主题,互相表达自己对电脑广告作品的内容创意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在广告设计制作过程中,发现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广告能做出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补充完整。(2)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