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分析题 材料朋友与信梁漱溟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朋友不忠,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密切了。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这样讲法固不错;但照我的经验,我觉得与朋友往还,另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是信,但讲法却不同,不是信实的意思,而是说朋友与朋友之间要信得及,信得过。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了解之谓也。片面的关系也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则无论在空间上隔多么远、在时间上隔多么久,可是我准知道他不敢背离。此方可谓之为信。问题:(1)朋友之道中的"信",作者的看法和普通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可谓之为信"?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当学生缺乏兴趣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启示教师要()。

A. 维护学生权益,为人师表
B. 言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
C. 了解学生特点,因势利导
D. 公正对待学生,廉洁从政

某中学老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 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 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C.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 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顺序性
D. 差异性

材料分析题 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前他都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问题: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该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