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三.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看,“山与水”、“松柏与花草”、“坚冰与溪水”说明了( )之道之( )。(选二)

A. 1立人。
B. 2立地。
C. 3立天。
D. 4立德。
E. 5阴与阳。
F. 6仁与义。
G. 7刚与柔。
H. 8多余寡。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二.“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里的“厌”的意思是( )。

A. 1讨厌。
B. 2厌恶。
C. 3满足。
D. 4厌弃。
E. 5拖拽。

一.在《道德经》本章中,老子以海纳百川的“百谷王”比喻那些明道悟道用道的统治者,而考察其是否能成为“百谷王”的标准是( )和( ),即从言、行这两方面来考察。(选二)

A. 1是以圣人欲上民。
B. 2以其言下之。
C. 3欲先民
D. 4以其身后之。
E. 5是以处上而民不重。
F. 6处前而民不害。

一.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1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B. 2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C. 3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D. 4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不做自己不应该做的。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 ),察其( )以善精义入神之用。”

A. 1大意
B. 2无为
C. 3有为
D. 4大义
E. 5玄言
F. 6微言
G. 7道
H. 8德
I. 9用
J. 10体
K. 11本
L. 12标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