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人们渴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终于出台,国务院15个部门被撤消,同时另组4个新部门,国务院从原有40个部门减为29个。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是这次改革的目标,这被认为是一场革命。改革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而这场由国务院带头的改革,最终将把全国的党政机关干部减掉400万人。对这项改革,今年35岁、拥有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前被提拔为副处长的王旭东“打心眼里赞成”,他认为“早就该改了”。可是谈到自己今后的出路,他却缄口不言,仿佛成竹在胸,也像是茫然无措。 “观望,等待,继续做好手头的工作是目前多数人的心态。”原国内贸易部的金莹说,“虽然明确的编制尚未下来,但按‘以责定编’的原则,编制最多不会超过300人,尽管如此,也没人上蹿下跳地找人找单位。” 因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平静是改革能顺利进行的保障,多数人表示关注改革,支持改革,当改革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较强的全局观念。对某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调查显示,69%的青年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机构改革,有95%的青年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常有必要进行机构改革。问卷中,“当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触及本人利益时”,选择“只要对国家大局有利就支持”的占60%,而选择“只要个人吃亏就反对”、“只有给个人带来好处才支持”的只占2%。许多青年认为,如果为了改革的需要,失去一些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值得的。因为,改革最终受益的还是青年。 平静里还包含有恋恋不舍和无可奈何。调查显示,明确提出想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只占2%,某部某司在民意测验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报名到企业去。65%的青年更愿意继续留在部机关。对刚刚通过各大部委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的年轻人而言,留在机关当然是首选之路;而对另外的人而言,令他们难以估计的原因很多:喜欢并适应机关工作;机关工作相对稳定;希望机构改革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一个令人留恋但不曾提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家大机关”的工作带给个人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各部委机关青年的情绪比较稳定而且平和,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青年,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员分流,人们心态各异。调查表明,学历在本科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在部里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知识运用自如的人对自己信心十足。有31%的青年对自己的转岗没有把握。其中,40%的处级干部对自己没信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给我安排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对自身素质缺乏准确的评价。他们“无所谓的观望”里延续了某些旧日作风,演绎着“大锅饭”思想的最新版本。 无论达观还是谨慎,调查表明,机构改革中让人感受颇深的是“知识才是本钱,年轻只是优势”。但无论如何,在这轻微或剧烈的疼痛中,每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能否跟上要仰仗的是自己。 根据本文,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的国家机关干部不包括:
A. 有本科学历的人
B. 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
C. 40%的处级干部
D. 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
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徒劳无益地尝试就确定里海地位问题达成协议已经是第六年了。久拖不决的原因只有一个——每个参加国都谋求在下个世纪的里海石油开发中得到的份额更大一些。 专家估计,里海石油的预期储量在150亿吨到400亿吨之间。这就意味着,在21世纪,里海地区可能成为“黑金”的主要产地之一,这个地区将与波斯湾地区进行激烈竞争。 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个问题提上了日程。阿塞拜疆认为,里海是个湖,应该分给几个国家,包括划分湖底、水面和深层湖水。土库曼斯坦也持这样的立场。哈萨克斯坦坚持按海洋法的原则划分里海,海洋法规定只划分海底,但共同使用水面。伊朗则主张实行共同管辖的原则,也就是说,邻近海域各自管辖,里海中间部分由五个国家共同使用。俄罗斯赞成伊朗的立场。如果按这个原则解决里海问题,俄罗斯就有可能限制西方公司开发里海石油资源,同时为俄罗斯的公司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国各持己见自然谈不上有短期内解决里海地位问题的可能性。六年来,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伊朗的立场几乎没变。只是土库曼斯坦时而坚持分成几部分的原则,时而又趋向于莫斯科和德黑兰的观点。 在五国就里海地位问题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的同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等达成一致意见,就自行决定本国拥有石油并着手开发。于是,立刻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把尽可能多的油田归在自己名下,并称本国对外国投资者承担了责任,从而让“邻国”面对既成事实。阿塞拜疆在这方面比其他国家技高一筹,在土库曼斯坦看来,阿塞拜疆极力想得到目前归它管的奇拉格、阿泽里和基亚帕兹油田。 莫斯科面对一些国家纷纷自行划分里海的事实,不得不在自己过去的立场上作出部分让步,同意把里海划分成几部分的原则。今年7月初,叶利钦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海底的协定。 土库曼斯坦和伊朗认为,这是不彻底的办法,会给就里海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设置新的障碍。两国在联合声明中坚持,不仅要划分海底,而且要划分水面和生物资源。阿塞拜疆同意这个意见。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使里海五国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的又一个方案。 如果按海洋法划分里海,应该划分的是______。
A. 水面
B. 邻近海域
C. 海底
D. 里海中间部分
在技术性较高的超额再保险业务中,经纪人的佣金通常为______。
A. 1%~5%
B. 5%~10%
C. 10%~15%
D. 15%~20%
1998年3月,人们渴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终于出台,国务院15个部门被撤消,同时另组4个新部门,国务院从原有40个部门减为29个。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是这次改革的目标,这被认为是一场革命。改革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而这场由国务院带头的改革,最终将把全国的党政机关干部减掉400万人。对这项改革,今年35岁、拥有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前被提拔为副处长的王旭东“打心眼里赞成”,他认为“早就该改了”。可是谈到自己今后的出路,他却缄口不言,仿佛成竹在胸,也像是茫然无措。 “观望,等待,继续做好手头的工作是目前多数人的心态。”原国内贸易部的金莹说,“虽然明确的编制尚未下来,但按‘以责定编’的原则,编制最多不会超过300人,尽管如此,也没人上蹿下跳地找人找单位。” 因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平静是改革能顺利进行的保障,多数人表示关注改革,支持改革,当改革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较强的全局观念。对某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调查显示,69%的青年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机构改革,有95%的青年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常有必要进行机构改革。问卷中,“当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触及本人利益时”,选择“只要对国家大局有利就支持”的占60%,而选择“只要个人吃亏就反对”、“只有给个人带来好处才支持”的只占2%。许多青年认为,如果为了改革的需要,失去一些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值得的。因为,改革最终受益的还是青年。 平静里还包含有恋恋不舍和无可奈何。调查显示,明确提出想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只占2%,某部某司在民意测验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报名到企业去。65%的青年更愿意继续留在部机关。对刚刚通过各大部委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的年轻人而言,留在机关当然是首选之路;而对另外的人而言,令他们难以估计的原因很多:喜欢并适应机关工作;机关工作相对稳定;希望机构改革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一个令人留恋但不曾提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家大机关”的工作带给个人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各部委机关青年的情绪比较稳定而且平和,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青年,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员分流,人们心态各异。调查表明,学历在本科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在部里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知识运用自如的人对自己信心十足。有31%的青年对自己的转岗没有把握。其中,40%的处级干部对自己没信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给我安排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对自身素质缺乏准确的评价。他们“无所谓的观望”里延续了某些旧日作风,演绎着“大锅饭”思想的最新版本。 无论达观还是谨慎,调查表明,机构改革中让人感受颇深的是“知识才是本钱,年轻只是优势”。但无论如何,在这轻微或剧烈的疼痛中,每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能否跟上要仰仗的是自己。 根据本文,国务院有多少部门要被撤销
A. 15个
B. 4个
C. 40个
D. 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