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集的编制 1)任务概述 为反映××省面貌和发展成就,向国内外介绍××省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促进××省的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省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该《图集》将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省情地图集。 2)编图资料情况 (1)1:25万地形图数据库,用于县市图编制的基本资料; (2)1:5万地形图DEM数据,用于地貌晕渲的生成的基本资料; (3)1:1万地形图数据库,用于县城平面图的编制的基本资料; (4)1:5万地形图DRG数据及地名数据库,作为图集更新地名的补充资料; (5)最新的道路、居民地等现势资料,作为道路居民地编制的补充资料; (6)各市县提供的现势资料及各种新版地图作为相关要素编制的补充资料; (7)有关单位收集的资料,作为专题地图的基本资料。 3)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地图精度 普通地图上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75mm,最大不超过±1.1mm。 (2)地图规格 《图集》采用890mm×1240mm纸张,A4开本(210mm×297mm),每幅图展开尺寸为420×297mm,共102幅图,214个页码,硬面精装。 (3)地图比例尺 《图集》各图幅比例尺之间尽量为简单的倍率关系,设计比例尺如下: 普通图组中,城区详图为1:1万,县市图为1:25万。 专题图组中,地理底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1:90万、1:120万、1:150万图幅的经纬网密度为30’×30’,1:200万、1:250万图幅的经纬网密度为1°×1°。自然类专题地图与其他类专题地图采用不同的地理底图。 4)地图集的内容结构 《图集》由序图组、自然环境图组、社会经济图组、发展规划图组和区域详图组等5个部分组成,如表所示。《图集》的图组结构图组名称页数所占比例(%)地图(幅)图表(个)照片(幅)航片(幅)卫片(幅)序图组146.5461131自然环境图组2612.1512—3——社会经济图组4018.69196660——发展规划图组167.48734——区域详图组11855.14582121——合计214100.0102918931 5)《图集》的编制要求 (1)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 《图集》的地理底图分别设计为自然类专题地图地理底图和其他类专题地图地理底图,以满足不同专题地图需要。 (2)普通图组的设计与编制 ①数学基础:普通地图(市、县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虽然各市县面积相差不大,但是形状各异,所以比例尺无法统一,大多数图幅比例尺控制在1:25万左右。 ②编排及内容安排:各市县原则上都以常规的行政区划地图、市县地势图、城镇扩大图及资料图片等3个图幅表示。 行政区划地图:以表现市县行政区划为主,内容主要是境界(地市界、县市界、乡镇界)、水系、道路、居民地及地表覆盖的主要类型(森林、灌丛、耕地、果园等)。在邻区的适当位置配置行政区划简表。 市县地势图:以1:1万DEM数据自动晕渲,反映区域地形,拟采用分层设色加晕渲的方式,使地势更为形象和生动,加强立体感。邻区空间较大时,可以较小的彩色卫星图像或地势透视图作附图。 城镇扩大图、本市县文字介绍及有关统计资料和精彩图片。城关镇平面图一般不超过幅面的1/2(省会除外)。文字介绍大约1000~1500字。在文字介绍中可就本市县人口历年变化,经济历年发展,本市县主要产业的发展及产业构成等,插入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作为文字介绍的一部分统一排列,图表可采用较简单的素色(如浅青灰、浅绿灰、浅棕……)。图中可安排一些图片,反映区域典型的自然面貌和人文景观。 (3)专题图组的设计与编制 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进行统计地图、分布图、动线图、等值线图、类型图等的设计与编制。 统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图集》中大部分专题地图属于统计图图型。制图资料大多来源于统计资料。这些图一般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描述各区域的经济状况。统计图表常安排于该主题图的空白处。对那些在空间呈复杂分布或不易获得具体分布状况的现象,如人口、工农业、商贸、房地产、环境质量、教育、卫生等一般采用统计制图方法。其中,分级统计图法表示相对指标为主的现象,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绝对指标为主的现象。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要求新颖、求变,以增加图面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分级统计图法最适合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 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地图内容要素在图上呈点状分布的,常以符号法表示。用符号的形状或颜色反映其质量特征,用符号的大小表示其数量特征,如工矿企业、医院、学校等。地图内容要素呈线状分布特征的,常以线状符号表示。用线状符号的颜色或图案反映质量特征,用线状符号的粗细反映重要性及等级差异,如交通线、管网等。地图内容要素呈间断成片的面状分布的,常以范围法表示。界限范围明确的以轮廓线表示,如工业区、渔场、旅游区、森林等。同一幅图可表示呈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特征的现象,用符号法、线状符号法和范围法配合表示。 动线图的设计与编制:对于移动的制图现象通常采用动线法表示。动线的轨迹表示移动路径,动线的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宽度表示数量特征,如对台风的表示等。 等值线图的设计与编制:如地势图的等高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反映降水状况的等降水线,水资源图中反映陆地水的年径流深度等值线等。 类型图的设计与编制:《图集》中的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等类型图色彩要鲜艳,能分辨出各种类型,但要遵循已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习惯。常使用底色、晕线、花纹和点状、线状符号配合形成多层平面。地质、土壤、土地利用等地图以质底法表示。 专题图组充分利用各图幅面,用多种表示方法配合和叠加,附以图表、照片、文字说明等手段,增加《图集》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增加地图的感受效果和吸引力。 6)问题 简述地图集设计包含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专题地图的编制 1)项目概述 ××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为反映××省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新时期全省经济的辉煌成就,也为国内外人士了解××省情增添新的窗口,拟编制《××省综合经济图》(以下简称《综合经济图》),同时为××省的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发展的提供相关依据。 制图区范围:介于东经116°21’~121°55’,北纬30°45’~35°07’之间。东西方向约540km,南北方向约720km。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沪毗邻。面积10.26万km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5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省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9个县(市)区,其中30个县、28个县级市、51个市辖区。 3)编图资料情况 根据《××省综合经济图》编制目的、内容,设计收集了最新相关资料如下: (1)××省2010年统计年鉴,作为编制《综合经济图》专题要素的基本资料; (2)××省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作为编制《综合经济图》的地理底图的基本资料。 4)具体要求 (1)地图产品规格:采用4开(510mm×360mm)幅面进行设计。 (2)投影的设计要求:《综合经济图》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标准纬线φ1=31230’,φ2=34°00’,中央经线为119°00’,设计要求变形较小、要强调区域形状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平面图形形状不变。 (3)表示内容设计要求如下: ①反映各地区经济总量与分布规律; ②反映全省2010年的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③反映1978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结构指标、指数、财政收入与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 ④反映2010年各地级市财政收入与支出、各县(市)人均财政收入及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构成、各县(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4)编制工艺流程的设计要求:《综合经济图》的设计、编辑、制作、出版等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 5)问题 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专题地图426元/dm2。请计算: ①《综合经济图》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②分析《综合经济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普通地图的编制 1)任务概述 根据××省基础测绘工作的要求,计划编制比例尺为1:50万的《××省地图》,全面表示××省境界范围内的行政区划、道路交通、城镇分布、基本地貌的基本情况,以及××省与邻省之间的关系,以公开出版的形式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提供工作用图。 (1)制图区域范围:本省所辖范围及邻近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部分区域。 (2)任务量: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制作。 (3)完成时限:要求2个月完成。 2)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省地图》编制目的、内容和比例尺设计要求,选择收集了以下最新相关资料: (1)1:25万××省公众版数字地图(按国家标准分幅,1980西安坐标系,2005年版)作为基本资料; (2)《1:100万省级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国家测绘局、民政部2001年版),作为省界绘制补充资料; (3)标有2000年勘界市、县界线的1:25万DRG,作为县级及以上界线绘制的依据; (4)1:50万《××省地图》(2005年版),作为要素综合取舍的参考资料; (5)《××省政区图册》(2010年版)和近期政区、地名变更资料,作为编制居民地行政等级及名称内容的参考依据; (6)《××省标准山名图》、《中国山脉资料图》(1974年版),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名山高程,作为补充编制山脉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 (7)《××省标准水名图》、《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1973年版),作为补充编制水系要素等级的参考依据; (8)1:85万《××省公路图》(2010年版),作为道路走向、编号核对的依据。 3)地图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1)地图精度 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0.75mm,最大不超过±1.1mm。 (2)地图规格 ①比例尺为1:50万,印刷成品为4全开拼幅形式的大幅面挂图。 ②采用矩形分幅设计,版面由1:50万××省全图(主图)、××市(省会)中心城区图(附图)、图例、图名、比例尺和版权记录等要素构成。 ③成图尺寸:1860mm×1540mm,外图廓尺寸:1720mm×1295mm,内图廓尺寸:1650mm×1228mm;附图尺寸:340mm×480mm,图例尺寸:386mm×128mm。 (3)地图拼接要求 ①考虑到××省版图的形状,《××省全图》的分幅拼接形式采用横放拼接,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 ②图幅拼接时按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的顺序进行拼接。 4)问题 简述地图相邻图幅的数字接边要求。
1)概述 根据××市政府工作需求,计划编制《××市地图集》,该地图集为普通地图集。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市域,现已收集了相关资料有地图、遥感影像、图片、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等。 任务周期:6个月。 ××测绘单位承担了此项工作。 2)问题 简述普通地图集的编排设计。
电子地图的制作 1)任务概述 为了适应南京市发展的需要,展示经济大省江苏省会南京的风貌,便于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南京、轻松旅游、出入方便,同时也为即将在南京市举办的世界青奥会,需要编制《南京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以下简称《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以计算机可视化的矢量地图、栅格地图为主要内容,以地图、文字、照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示和反映南京市各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着重直观地反映南京市的旅游景观和交通详情,为读者提供认识南京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实用化信息查询工具。 制图区范围:整个南京市城区及部分市郊区域。 任务量: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地图数据制作。 完成周期:要求9个月完成。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中国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u9°14’。东接扬州、常州、镇江三市,北、西、南分别与安徽省滁州、马鞍山、宣城接壤。南京市横跨长江两岸,面积6597.02km2,现辖13个行政区,总人口810余万。秦淮河与金川河是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紫金山为市境第一高峰。 南京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东部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都和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文、理、工、农、林、医、师范高等教育和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基地。 南京市树:雪松。市花:梅花。 3)编图资料情况 (1)地理底图资料:收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0、1:2000、1:5000、1:10000等系列地形图和4开、对开、全开等各种开本专题图及最新的航片影像资料,资料齐全且现势性强。 南京市城区地理底图采用1:10000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并作保密处理。其他比例尺作为补充资料。 (2)图片资料:南京市鸟瞰图、南京市历史地图、南京地铁规划图、南京政区图,以及总统府、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等主要景点及其他外业采集的点位和图片等。 (3)文字资料:南京市主要企、事业单位,地名,公共交通,商务,高校,宾馆,饭店,医院名等各方面的信息介绍。 (4)视频资料:南京市概况介绍、历史事件记录、主要旅游景点视频图像数据。 (5)音频资料:背景音乐及相关内容解说音频。 4)问题 简述电子地图的界面、符号、注记及色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