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兼职的 小田:那是大二上学期,随着交际面的拓宽,自己的花销也在增大,父母每个月给我规定的600元生活费已经不够。当时我也曾想过跟父母提出多加一些生活费用的要求,但思来想去,还是不好意思开口,毕竟600元已经满足了我吃饭与学习等基本费用的需求,增加的费用我必须自己去承担,这样花起钱来,也不会有那么多顾忌。同时,如果兼职挣的钱多,还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记者:你的第一份兼职工作是什么 小田:是家教。下午四点半下课后都要挤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给一个高三小孩儿补3小时的课程,一周3次,说实话很累。下午四五点正是下班高峰,很多时候在公交车上都感觉自己成了“肉饼” 35 ,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足6个小时,当时还要准备考英语四级,忙完家教还要复习,再加上既定的课程和社团活动,整个人感觉都分成了几大块,各自被不同的事情占用着。 记者:第一份工作做了多长时间 小田:只有一个星期,毕竟精力有限,难以持续,我有点儿厌倦这种忙碌的生活,开始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记者:你后来做什么了 小田:大二上学期,我又接了一个在校园里征订《21世纪英文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执着。面对一个困难,只要你不 36 ,踏实、执着地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记者:你觉得你做过的所有兼职工作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哪项工作 小田:是我在《汽车时代》的兼职经历。在兼职期间,一连几天都是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才回学校,中间除了吃饭没有任何休息。那项工作每一个人都可以完成,但是关键在于创新。我想,自己做到了这一点,而且,看似很枯燥的工作只要能坚持下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耐力,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发现,如果毕业后想直接去找工作,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多做一些兼职,对社会有足够的了解,建立一个广泛的人脉关系网,给两年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兼职工作还是要适可而止 37 ,稍微挣点儿补贴,其他时间要用在学习上,毕竟真正能在校园里静下来看书学习的岁月很快就结束了。 文中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查看答案
______是谁,刚从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时,______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A. 如果……,就……
B. 不但……,也……
C. 无论……,都……
D. 由于……,因此……
网络语言已成为现代汉语很重要的来源,每年大约有上千个网络新词出现。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网络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前新词的来源有新创、借方言词语、借古代汉语、借外来语等,如今则多了网络语言这一全新的来源。中国生活监测与研究中心这几年都要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搜集和鉴别新词。今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网络新词最多,其次是报纸,最后是广播电视。今年的网络热词尤其多,从“山寨”到“雷”,从“宅男”到“宅女”,网络热词不断涌入社会生活。“过去新词的产生往往是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而今年是一则新闻催生一大簇新词的出炉。”李宇明说。网民们用这些略带戏谑的新词,关注热点事件,同时或多或少地表达着自己的意见。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让“做人不能太CNN”风行。贵州瓮安事件引发了“俯卧撑”、“被自杀”等网络新词。影响巨大的奥运会创造了“鸟巢一代”(一些擅长外语、擅长交流的奥运青年志愿者,被外国媒体称为“鸟巢一代”)。金融海啸背景催生了“宅内族”,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总出去消费。“过去人们谈到网络语言的时候,更多谈到的是其负面影响。这种语言更多的是像嬉皮士一样玩世不恭,现在人们则更多从积极角度来谈了。”李宇明说。他认为,今年以来,网络语言很活跃,也更大众化,这是社会生活的写照。 尽管网络新词年年有,但还是海量呈现、海量消失,固化的词不多,许多词一年下来好多人还不知道就消失了。专家认为,语言和人体一样有自我更新的机制,好的自然会留下来,不好的会新陈代谢淘汰掉。 关于新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词年年有、年年消失
B. 广播和电视中会产生新词
C. 现代汉语每年大约有上千个新词
D. “鸟巢一代”是中国媒体对中国志愿者的称呼
通惠河是元代开挖的一条人工河,主要用于漕运 23 ,多为官府运粮使用。明代的时候为了方便人们来往于河的两岸,便在通惠河东段修建了两座小桥,东面的为石桥,西面的为木桥,因两桥相距不太远,统称“双桥”。后因东面的石桥附近有普济闸,故改称普济桥,而西侧的木桥一直沿用“双桥”之称。清代时这两座小桥曾多次修缮,民国时也曾改建,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成危桥。1974年8月双桥被拆除,在其 24 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的钢筋混凝土桥,长60米,宽9米,仍以“双桥”而称。1987年5月普济桥也改建为四孔钢筋混凝土桥,长75.5米,宽12米,也仍以普济桥而称。它们是通惠河东段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人来车往。1995年在京通快速路和双桥路交叉处,也就是双桥的北侧,修建了一座大型立交桥,因紧邻双桥,所以也称双桥,但人们多称其为新双桥。 从古至今,“双桥”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 木桥——双桥——钢筋混凝土桥
B. 普济桥——钢筋混凝土桥——新双桥
C. 木桥——普济桥——双桥——钢筋混凝土桥
D. 石桥——双桥——钢筋混凝土桥——新双桥
通惠河是元代开挖的一条人工河,主要用于漕运 23 ,多为官府运粮使用。明代的时候为了方便人们来往于河的两岸,便在通惠河东段修建了两座小桥,东面的为石桥,西面的为木桥,因两桥相距不太远,统称“双桥”。后因东面的石桥附近有普济闸,故改称普济桥,而西侧的木桥一直沿用“双桥”之称。清代时这两座小桥曾多次修缮,民国时也曾改建,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成危桥。1974年8月双桥被拆除,在其 24 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的钢筋混凝土桥,长60米,宽9米,仍以“双桥”而称。1987年5月普济桥也改建为四孔钢筋混凝土桥,长75.5米,宽12米,也仍以普济桥而称。它们是通惠河东段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人来车往。1995年在京通快速路和双桥路交叉处,也就是双桥的北侧,修建了一座大型立交桥,因紧邻双桥,所以也称双桥,但人们多称其为新双桥。 文中的画线部分“其”指的是:
A. 石桥
B. 木桥
C. 立交桥
D. 混凝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