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呈斑点状 B.两个以上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 C.大脑半球普遍密度降低,灰白质差别消失,

A. 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呈斑点状
B. 两个以上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
C. 大脑半球普遍密度降低,灰白质差别消失,侧脑室变窄
D. 正常
E. 三个以上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引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有:( )

A. 各种围生期窒息
B. 各类脑炎
C. 各种脑水肿
D. 各种外伤
E. 脑囊虫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如为急性完全性缺血缺氧,则代偿机制不会发生,脑损伤发生部位多在:( )

A. 基底神经节等部位
B. 大脑前动脉的边缘带
C. 大脑皮质矢状旁区
D. 大脑后动脉
E. 大脑后动脉的边缘地带

缺血缺氧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其中风邪内动的首选方剂为:( )

A. 钩藤汤
B. 参蛤散
C. 苏合香丸和参附汤
D. 天麻钩藤饮
E. 防风汤

A.体温29℃~30℃,皮肤硬肿范围<50%。 B.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 C.体温36℃~37℃,皮肤硬肿范围<15%。 D

A. 体温29℃~30℃,皮肤硬肿范围<50%。
B. 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
C. 体温36℃~37℃,皮肤硬肿范围<15%。
D. 体温29℃~30℃,皮肤硬肿范围>50%
E. 体温36℃~37℃,皮肤硬肿范围<35%。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