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识的实在法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出来。如果一个立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情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对此的理,可以成立的是()

A. 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
B. 法律是纯客观的,不具有任何主观性
C. 法律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和总结,具有主观性
D. 法律体现了人的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这种主观能动性并不表示任意或者任性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下列情况中使用辩证推理的有()

A. 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
B. 出现法律空隙或漏洞
C. 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 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

A. 一切国家机关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一切组织
C. 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D. 社会组织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统治阶级的意志(包括法本身)都由统治阶级所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说明()

A.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法的唯一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法不是统治阶级任性和专横的表现,而应遵循客观规律
D. 法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即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法律责任构成要素中所指的损害结果,包含的含义有()

A. 损害结果表明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侵害
B. 损害结果必须具有确定性,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已经实际造成的侵害事实
C. 认定损害结果时一般根据法律、社会普遍认识、公众观念并结合社会影响、环境等因素进行
D. 损害结果只能是对人身、财产的损害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