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5岁,干部。因“急起疑人害、言语零乱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史。 对于该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下列方案不正确的是()
A. 巩固治疗时间不宜少于3个月
B. 巩固治疗3个月后可以停药,密切观察,发现复发迹象及时就诊
C. 将药物减至1/2量巩固治疗3个月
D. 维持治疗3~6个月
E. 该患者发病晚,起病急,预后较好,无须维持治疗
F. 维持治疗至少1年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50岁,因“言语找词不准,记忆力下降2个月”来诊。患者2个月前患脑梗死后出现说话找词不准,记忆力下降,尤以近记忆为主,计算力下降,失眠,无理解能力及定向力障碍,症状逐渐加重,语量逐渐减少,出现错语,交谈能力下降,理解力、定向力及书写能力基本正常。有高血压病史。 患者的诊断除脑梗死、高血压外,还有()
A. 围绝经期综合征
B. 血管性痴呆
C. 阿尔茨海默病
D. 抑郁症
E. 失眠
F. 肝豆状核变性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20岁。某大学外语系大二学生。因课堂上发言紧张为主诉来诊。患者为外语系学生,经常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对话练习,每到快轮到自己发言时,便开始感到紧张,出现心跳加快、手抖等症状。发言时,对老师的表情和同学们的反应非常敏感,根据患者的描述,常常会紧张地出现口吃甚至语无伦次,严重时引起同学的讥笑,证据是能感到同学会有些咳嗽或小声议论等。 如果某治疗师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该患者的心理问题,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A. 来访者处于被动、被指导的角色
B. 需要确认来访者的自动性思维
C. 人格改变是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
D. 来访者是否理解刺激-认知-行为(或情绪)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重要
E. 需要对患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
F. 必须深入分析和挖掘患者的自卑心理,特别是童年期的特殊经历
患者男性,2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后20日出现肉眼血尿、颜面水肿”来诊。查体:血压20/13.5kPa(150/100mmHg)。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80μmol/L;尿蛋白(++),尿红细胞满视野。 诊断最可能为()
A.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 急进性肾炎
C. IgA肾病
D.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E. 系膜增生性(非IgA.肾炎
原则上根管治疗修复的时机是()
A. 根管治疗后1周
B. 根管治疗后2周
C. 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D. 根管治疗后1个月
E. 根管治疗后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