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9岁,因“手抖1年,自感心悸、怕热、多汗、乏力3个月,易饥多食”来诊。查体:心率88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精神欠佳,双上睑无水肿,双眼球无突出,眼裂无增宽,双侧甲状腺Ⅱ度大,质较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7.07pmol/L,游离甲状腺素48.75pmol/L,促甲状腺素0.04U/L;血常规示白细胞3.6×10/L,中性粒细胞0.37。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白细胞减少症。予维生素B10mg,每日3次口服,注射用灵杆菌多糖50活性单位,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溶解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20分钟后,患者出现寒战、畏寒,立即停止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患者感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查体:体温38.2℃,心率112次/分,血压120/80mmHg,意识清,精神欠佳,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给予降温、吸氧,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后缓解。 假设患者静脉滴注灵杆菌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是热原输入所致,则静脉输液时应注意可能引入热原的环节是()
A. 输液生产过程中
B. 输液原料药
C. 输液器及各种接触输液用具
D. 静脉输液调配过程
E. 输液滴注时操作不当
F. 患者自身携带
查看答案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正确的是()
A. 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1
B. 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2
C. 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
D. 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和脂氧合酶
E. 阿司匹林能抑制PGE的产生
F. 阿司匹林能抑制IL-1、TNF、IL-6和PGE的产生
G. 阿司匹林在肝脏代谢成水杨酸后方具有活性
案例分析题男婴,6个月,生后人工喂养,未加辅食,查体:体重5kg,发育营养差,皮肤粘膜显苍白,心前区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cm,脾肋下1cm,Hb66g/L,RBC2.5×1012/L,WBC、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 家长询问哪些食物不会抑制铁的吸收,护士回答正确的是()。
A. 茶
B. 蛋类
C. 麦麸
D. 果汁
E. 咖啡
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片处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400g,三甲氧苄氨嘧啶80g,淀粉40g,10%淀粉浆24g,干淀粉23g,硬脂酸镁3g,制成1000片。制备方法:将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三甲氧苄氨嘧啶过80目筛,与淀粉混匀,加淀粉浆制成软材,以14目筛制粒后,置70~80℃干燥后于12目筛整粒,加入干淀粉及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 本制剂处方中(干)淀粉(浆)的作用是()
A. 填充剂
B. 润湿剂
C. 粘合剂
D. 崩解剂
E. 润滑剂
F. 增稠剂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如下:取待测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之溶解,加淀粉指示剂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每毫升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HO。已知取样量为0.2084g,消耗0.09981mol/L的碘滴定液22.75ml。 加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与稀醋酸的目的是()
A. 除去二氧化碳
B. 除去氧气
C. 除去氮气
D. 调节pH
E. 灭菌
F. 除去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