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公司中标承建小型垃圾填埋场工程。填埋场防渗工程系统采用HDPE膜,摸下保护层为厚1000黏土层,上保护层为土工织物。项目部按规定设置了围挡,并在门口设置了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监督电话牌和扰民告示牌。为满足进度要求,现场安排3支劳务作业队伍;压缩施工流程并减少工序间隔时间。施工过程中,A公司例行检查发现,少数劳务人员所戴胸牌与人员登记不符,且现场无劳务队的管理员在场;部分场地基础层验收记录缺少建设单位签字;黏土保护层压实度报告有不合格项,且无整改报告。A公司明令项目部停工整改。 简述填埋场施工前场底基础层验收的有关规定,并给出验收记录签字缺失的纠正措施。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直径6.0m,井深890m;副井直径7.0m,井深850m;设计巷道断面较大,井底装载硐室在主井车场水平以下。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基岩段涌水量小于10m3/h。施工单位经业主同意安排主井比副井提前3个月开工,装载硐室随井筒同时施工;主井进行临时改绞,用临时罐笼提升。 实际施工中,副井施工较顺利,预计可按时到底。主井地面预注浆效果较差,施工的涌水量达65m3/h。施工单位通过增加排水设备,强行通过了含水层。由于涌水影响,预计主井将比副井滞后2.5个月到底。主、副井短路贯通需2个月。经研究,决定临时改绞的方案不变。设计单位提供井底车场平面施工图如图所示。 说明维持原改绞方案不变的理由。

某多层工业厂房基础开挖深度为10m,地下水位线处于地面以下12m,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其较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是采用()。

A. 砂桩
B. 粉喷桩
C. 旋喷桩
D. 灰土桩

某施工单位施工一主斜井。斜井的倾角22°,斜长1306m。根据地质资料分析,井筒在747m处将遇煤层,施工单位提前编制了穿过煤层的技术措施,经设计单位同意将该段支护改为锚喷网与支架联合支护,其中支架采用20#槽钢,间距为0.6m。施工中,掘进队队长发现煤层较完整,就未安装支架,仅采用锚喷网支护,并将施工中的混凝土回弹料复用,快速通过了该地段。第2天,技术人员检查发现过煤层段的支护有喷层开裂现象,并及时进行了汇报。经现场勘察分析后,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掘进队下达了补设槽钢支架的通知单,间距为1.0~1.2m。实际施工中支架棚腿未能生根到巷道的实底中。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约25m后,该地段发生了顶板冒落事故,造成正在该地段进行风水管路回收的副班长被埋而死亡。 该斜井过煤层段混凝土喷层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0岁,渔民,居于血吸虫流行区,常有饮生水不良习惯,持续高热3周,体温在38.3~39.4℃之间,食欲减退,伴腹胀,有黏液性稀便,每日2~3次,查体:T39.2℃,BP128/87mmHg,P125次/min,肝肋下2cm,脾1cm,化验:WBC3×109/L,中性55%,淋巴细胞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零。 肥达反应结果:“O”1∶320,“H”l∶80,“A”1∶80,“B”1∶640,外斐反应:OX191∶40,应考虑为()

A. 伤寒
B. 副伤寒甲
C. 副伤寒乙
D. 副伤寒丙
E. 斑疹伤寒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