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3年7月,某实验工厂的技术员,男,45岁,出现发热(39.5℃)、头痛、全身酸痛伴乏力、胸痛、咳嗽等症状。3天后被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后,在一周内,该工厂被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共计2例。该工厂职工医院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A. 事件类别
B. 已经采取的措施
C. 发病人数
D. 主要症状与体征
E. 以上都是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2006年某学校食堂,一退休职工因对校领导不满,向食堂汤桶投毒,导致100余学生中毒,3名学生死亡。根据突发事件分级制度,该事件应标记为()。

A. 红色
B. 橙色
C. 黄色
D. 蓝色
E. 黑色

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苗木猝倒病发生。

A. 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后
B. 高温高湿,苗木木质化前
C. 苗木木质化后
D. 苗木木质化前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你认为三鹿奶粉事件突出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还存在()不足?

A.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不健全
B.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有限
C. 突发事件现场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D. 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还不够迅速
E. 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预警能力有限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