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碎片概念”在文化批评理论中,首先是用来描绘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事物的破碎状态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人对事物体验的破碎状态。其次,“破碎概念”用于指一种思想风格,表现为片段、形象、寓言等。这两个层面相互联系,从第一个层面看,这个概念概括了现代性的特征;从第二个层面看,这个概念概括了对这种破碎经验状态的表征模式。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碎片概念”的界定是()。

A. 叙述性的,即通过具体可感的叙述类话语讲述“碎片概念”的指代对象,从而表达清楚该概念的具体内容
B. 解析性的,即通过清晰明白的分析语言来阐释“碎片概念”被赋予的意义、内容层次以及层次间的关系等
C. 描绘性的,即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以展现“碎片概念”所指示的对象特征、状态、表现形式等
D. 说明性的,即通过准确、客观的说明性语句来介绍“碎片概念”在文化批评理论中的真实内涵以及外延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案例分析题据新华社成都记者从此间召开的“2005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11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其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8800亿元,200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统计数字显示,从2001年起,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连续4年实现每年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跨越,由4000亿元踏上7000亿元的台阶。2004年,我国零售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486亿元,餐饮网点达400多万个,这两个指标分别为1978年的136倍和34倍。目前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相当于全国GDP的5.84%、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62%。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消费品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餐饮业还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04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与 1978年104.4万人相比,增长了16倍。 根据下列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005年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对于2004年同期增长10.5%
B. 2004年11月,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约为718.9亿元
C. 预测2006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比2005年约增长13.6%
D. 相较2004年,禽流感对今年的餐饮业零售收入影响大

案例分析题据新华社成都记者从此间召开的“2005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11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其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8800亿元,200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统计数字显示,从2001年起,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连续4年实现每年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跨越,由4000亿元踏上7000亿元的台阶。2004年,我国零售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486亿元,餐饮网点达400多万个,这两个指标分别为1978年的136倍和34倍。目前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相当于全国GDP的5.84%、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62%。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消费品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餐饮业还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04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与 1978年104.4万人相比,增长了16倍。 根据材料,可以推出的结论是()。Ⅰ.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占全国GDP总值的33.1%Ⅱ.我国GDP增长速度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Ⅲ.2004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的人均零售总额约为1978年从业人员人均零售总额的7.9倍

A. 只有Ⅰ正确
B. 只有Ⅰ、Ⅱ正确
C. 只有Ⅰ、Ⅲ正确
D. Ⅰ、Ⅱ、Ⅲ均正确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2)明皇贪色宠玉环,国政败坏朝纲乱 (3)开元盛世国富庶,励精图治政开明 (4)潼关失守长安陷,中兴大将挽狂澜 (5)废墟之上换新朝,风光不再国没落

A. 2—1—4—5—3
B. 5—3—2—1—4
C. 3—2—1—4—5
D. 3—2—4—1—5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例子俯拾即是。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滕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与……齐……,……共……”之类是语言格式,但它一旦撑起了名句,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同名句一起升华成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庸《天龙八部》三十二回中“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颂德之辞,但听得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这样的描写,就很自然地想起王勃的佳句,也就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对比,为那是何等淡雅清丽和这是多么龌龊庸俗而不禁哑然失笑。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我们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符号与管轨的关系,立足点是它们之间点面对待的关系。语言工作者应该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结合文化研究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语言的许多现象,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语言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引起种种新的思考。举例来说,汉民族文化对于汉语词汇的发展、汉语词义的演变、汉字的创造和使用等等的影响,这是十分明显的。那么,汉语语法的形成和发展会不会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十分丰富。理解汉语,特别是阅读汉语古籍,最主要的障碍不是语法。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率先出现的语言学著作是讲词义、讲汉字、讲语音的《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等,而不是语法学专著。 以下不属于汉语特点的一项是()。

A. 汉语的语言格式一旦形成,就属于具有了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
B. 汉语语法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民族的文化背景
C. 汉语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
D. 汉语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非常丰富。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