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给定资料9显示:“高考加分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政策,其目的就是弥补单一考试的缺陷,对特殊考生或特长生给予一定的政策性鼓励,但这项政策却正在一些地方产生新的社会不公。”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请根据给定资料9~1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属于辅助性的事后稳定器()。

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单一客户的贷款集中度没有相关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2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年)》、《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3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1)据材料1,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2,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3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2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