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二、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假设是正确的,不容量疑的。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伺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人口,其实人不光有张口,首先有双手,即人不光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而且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更重要的是人作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所创造的物质资料,要比人作为物质资料消费者消费的物质资料多得多,因此,人是最宝贵的,人多是优势。 以下哪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

A. 人口的膨胀不利于维持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例如,将导致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B. 膨胀的人口将增加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C. 人作为物质资料的消费者是五条件的,在任何时候人都要吃饭穿衣,而人作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因为他要受到有限的物质资源的制约
D. 地球只有这么大,许多地区如沙漠、戈壁、高原尚不具备开发的条件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二、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假设是正确的,不容量疑的。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伺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只有钓鱼技术高超的人才能加入钓鱼协会;所有钓鱼协会的人都戴着太阳帽;有的退休老同志是钓鱼协会会员;某街道的人都不会钓鱼。 由此不能确认的一项是( )。

A. 有的退休老同志戴着太阳帽
B. 该街道上的人都不是钓鱼协会会员
C. 该街道上有的人戴着太阳帽
D. 有的退休老同志钓鱼技术高超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9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10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世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类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 ]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叶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类所以不断寻求未来能源是因为化石能源和核裂变能源的蕴藏量极为有限
B. 核聚变要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新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
C. 核聚变原理告诉我们:氢原子核之间“引力”与“斥力”并存,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D. 氢弹已研制成功的事实与示范性商用核聚变反应堆下世纪中叶将会问世的预测,两者并不矛盾

二、根据给出的表格资料,回答以下问题江苏省主要运输指标完成情况指标计量单位2000年2002年2005年一、旅客运输量万人107244115889.22145204.34铁路万人48915296.66658.3公路万人101713110139138287水路万人53428437民航万人126169.62222.04二、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776.25924.311222.03铁路亿人公里165.87183.82245.37公路亿人公里594.48719.08水路亿人公里1.450.700.11民航亿人公里14.4520.7128.45三、货物运输量万吨9043688587.83112908.73铁路万吨40774407.35090.45公路万吨590566029976301水路万吨259032241129277民航万吨2.52.534.28管道万吨139514682236四、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505.571549.123068.88铁路亿吨公里371.32373.87480.49公路亿吨公里309.72354.98459.18水路亿吨公里746.39770.32056.9民航亿吨公里0.30.340.58管道亿吨公里46.8449.6371.73五、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41364436.975517其中:外贸吞吐量万吨453662961136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江苏2005年的民航旅客周转量约是2000年的两倍
B. 江苏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的货物周转量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C. 江苏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D. 2005年与2000年相比,江苏港口货物吞吐量中外贸吞吐量的比重明显上升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疫病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形成规模的聚居而发生的;并往往随着族群迁徙、商贸往来、征战侵略而传播。疫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思想与世界观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促进了各种社会的转型。 在14—17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到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黑死病”瘟疫产生的影响是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首先,欧洲西部的封建制度受到沉重打击。“黑死病”涉及地区人口死亡多达1/4甚至1/2,造成了劳动力的奇缺,封建庄园对农奴的人身束缚不得不松弛以至瓦解,封建等级制的土地占有关系也难以维持,人对于自身生命、成就、价值的观念在这场瘟疫的冲击中开始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潮涌现出来。文艺复兴正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这也是由于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和死亡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文艺复兴的思想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 瘟疫在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侵略中起到了更可怕的作用。法国史学家拉杜里称之为“疫病带来的全球一体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随着而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入侵美洲,他们带来的疫病成为美洲本地人最大的杀手。美洲本地人在孤立的状态下,对外来的疾病毫无抵抗力,绝大多数在西方殖民者人侵后100年中陆续死亡。这就为欧洲人征服美洲并大量殖民提供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后来上千万非洲黑人被运往美洲当奴隶,特别是运到加勒比海、巴西等美洲本地人灭绝殆尽的地方。当然,美洲也将梅毒等疫病传到欧洲,梅毒的出现对欧洲近代性伦理及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影响。此后,欧洲殖民者对澳洲和大洋洲的入侵,也使当地居民的大多数因其带来的疫病而死亡。欧洲殖民者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一体化,它影响到了今天世界人口的分布和“西方人”在其中的优势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几次重大转折中,瘟疫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如果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正确的方式应对疫病带来的挑战,这个社会与这种文化就会[ ],反之这个社会与文化就会延续发展。在解开许多古代文明的兴亡之迷时,疫病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尽管有了先进的科技与医疗手段,但从艾滋病到“非典”的一系列的疫病流行,说明人类与疫病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洲瘟疫的流行为欧洲殖民者加速侵略扩张提供了便利
B. 现在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大的瘟疫
C. 如果能正确应对瘟疫的挑战,当时的楼兰国就不会消失
D. “非典”的流行,说明目前我国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还很落后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