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国家注重国学了,我支持”;有人说:“语文没必要那么重视,我反对”;有人说:“数学分值更应下调”。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A.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都是客观的
B. 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 价值观是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D.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足球停下来前的运动过程中()

A. 加速度越来越小
B. 加速度方向总跟运动方向相反
C.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
D. 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读图(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下列小题。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全年少雨
B. 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mm,雨热同期
C. 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 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 革命比建设更重要
B. 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