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述,马克思·韦伯名震整个社会科学史,施密特是影响现代宪政最终的人物之一;心理学方面,格式塔学派也悄然兴起;在文学上,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位诺贝尔得主双星闪耀,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戏剧、电影和音乐亦都迅速进入黄金时代,风格变得迷人而多样化,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下列说法和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 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
B. 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C. 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是相互促进的
随着时代变迁,摩天大楼能耗过大、维护成本过高、影响环境等多种弊端,促使人们重新______超高建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对建设超高建筑保持______态度,并用严格的规划控制城市建筑高度,力求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______绿色宜居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审视 谨慎 践行
B. 论证 反对 坚持
C. 反思 消极 扩大
D. 批判 保守 发展
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位,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 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位
C. 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 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案例二:2010 年,张先生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鼓舞下,购买了一辆价值10 万元的小轿车.深知交通事故风险的张先生找到甲财产险公司为其爱车投保了一份保险金额为5 万元的财产险.投保后不久,张先生感觉投保金额太低,于是他又找到乙、丙财产险公司为其爱车投保了财产险,保险金额分为别功万元和15 万元,这样张先生就“放心了”。根据案例二,请回答79 - 84 题. 假如张先生的爱车发生事故,并且全损,张先生最多可以获得( )万元的赔偿。
A. 5
B. 10
C. 15
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