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0年,南美洲秘鲁海域的海水比往年同期变暖了。2001年,北美洲的加拿大等国的食品价格比往年上涨了许多。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如有联系,这种联系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秘鲁海域,每年五月初到九月底,通常情况下气候是相当的潮湿和寒冷。这种潮湿气候是由一股寒流造成的。这种寒流我们称之为洪堡洋流,它每年都从太平洋来到南美洲秘鲁海域。尽管人们不喜欢洪堡洋流带来的这种冷气候,但是,一种名叫“鳀鱼”的鱼特别喜欢这种冷潮。每年五月初到九月底,秘鲁海域就存游有亿万尾鳀鱼。然而,在极少的年岁里,赤道的暖流也许会改变流行方向,南下到秘鲁海域,使海水变暖。于是那些喜欢冷潮的鳀鱼就被迫离开南美的秘鲁海域而另觅新的乐园。鳀鱼是制作鱼粉的主要原料,这种鱼粉是干鳀鱼肉研磨后另混合其他饲料而制成的,成本低、效用高,是喂养鸡、牛和其他禽畜的极好饲料。秘鲁是世界上鱼粉主要出产国,1999年,秘鲁向海外出售了两百万吨鱼粉饲料。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常年能够在秘鲁买到大量的鱼粉饲料。2000年4月,秘鲁海域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变化。一股赤道暖流似不速之客来到这里,使先期到达这里的洪堡洋流温度升高,海水变暖。于是一群群鳀鱼游离到其他远海域。在这种情况下,秘鲁渔民的捕获量极少。国家也就不可能像往年那样大量的向海外出口鱼粉。于是,市场上那些原来由秘鲁供给的牛、鸡吃的饲料极为缺乏。这样,北美加拿大等国食品价格上涨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有关洪堡洋流的叙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洪堡洋流是一股寒流。
B. 洪堡洋流在秘鲁海域的活动时间是每年五月初到九月底。
C. 洪堡洋流是海水的一种有规律流动的反常体现。
D. 洪堡洋流的行经路线是从太平洋到秘鲁海域。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物质结构研究的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由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在不同层次上构成的;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是如何由它的微观结构所决定的。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突破。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逐渐弄清了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围绕着它作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虽然只有原子体积的十万亿分之一,但这种小小的原子核又是由中子、质子组成。在20世纪60年代,高能物理实验又发现了许多与质子、中子有强相互作用的新粒子,这些新粒子以及中子、质子、介子等统称强子。高能物理实验表明,强子也有结构,理论物理认为夸克是构成强子的下一层次粒子。理论物理学家把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胶子。果然不出所料,这种胶子1979年被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发现,又一次证明了理论物理的正确。1979年基于基础理论,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做出弱电中的三个中间玻色子w-、w+、z0的预言,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1983年上半年在日内瓦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找到了它们,实验值与理论预期值也高度符合。目前,物质结构理论正面临第四次突破。开头部分加点的“它”所指代的是哪一项:

A. 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
B. 千差万别的物质
C. 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
D. 微观粒子和物质性质

作者认为“言不尽意”具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和魅力。对这样立论缘由的解释,下面哪一项答案不够妥当:①言约而旨远,言浅而意深。②艺术符号作为一种情感的信息载体,它的蕴藏远远大于语言符号所直接提供的东西。③作者的思想往往不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语言文字。④作者的思想、意旨往往深藏在景物描写、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之中,读者须思而得之,因而魅力无穷。⑤语言是不能把作者的意旨表现出来的。⑥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此语原是本文作者引用的《庄子》中的句言)。

A. ①③
B. ①⑥
C. ③④
D. ①③⑤

在国民经济中,国民收入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国民收入,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______。

A. 由消费者消费倾向决定
B. 由劳动者个人素质决定
C. 受到行政部门政策制约
D. 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采用线网状反射式的受电设施,太阳能发电卫星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B. 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根据地面发往卫星的导向电波束来确定微波束的送电方向。
C. 高能微波束的照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D. 太阳能发电卫星能根据位置的变化自动改变电气上的相位以配合地面设施受电的需要。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