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骨骸与少量石灰质藻类及贝壳等长期胶结而形成的一种有孔隙的钙质隆起。根据珊瑚礁形态与岸线的关系,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岸礁通常贴近海岸生长发育;堡礁与岸线大致平行,但与岸有一定的距离,中间有泻湖隔开;环礁平面上呈环状,其间是泻湖水域。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是世界闻名的珊瑚礁。 根据2004年世界珊瑚礁状况报告,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或处于进一步退化的险境,而气候变化依然是珊瑚礁所面临的最大的长期威胁。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公布了一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发布的报告。 该报告汇总了来自96个国家的240位专家的研究结果。报告指出,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严重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全球变暖将导致全球珊瑚礁的最终死亡。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海水变暖,而这会造成海水酸度增加。科学家们预测,像发生在1998年的波及全球16%的大面积珊瑚礁被漂白的事件,在未来 50年里会时常发生。 当海水变热时,珊瑚会释放体内的海藻,而这就导致珊瑚礁被漂白,从而导致珊瑚确死亡或者[ ]。同样,溶解在海水里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将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而这将减缓石灰化即珊瑚礁形成的速度。有关专家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会达到目前的两倍,珊瑚礁的石灰化程度可能要降低40%。 在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各国政府使全球平均气温控制与工业前水平相比增长幅度不超过2℃。科学家们指出,如果不能将气候变化控制在这个限度内的话,将会导致极端气候灾害现象的增加,并将导致更多物种栖息地的损失和引发更多物种的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海洋项目总监西蒙克利普博士表示:“要想保护珊瑚礁,各国政府不仅需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需要建立海洋保护区,以保证珊瑚不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珊瑚礁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300亿美元,我们不能因为气候变化或其他原因而承受如此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损失。”2004年世界珊瑚礁状况报告显示,近期得到保护的珊瑚礁的状况正在好转,这给世界各地的珊瑚礁的未来带来些许希望。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之间的热带浅海环境中,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以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北沿岸、印度洋的西部及大西洋的西部百慕大至巴西一带的海区为最多。中国的海南省、台湾省及雷州半岛等沿岸也均有分布。 根据原文,将导致全球珊瑚礁的最终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遭到了世界各国人为的破坏
B. 气候变化,主要是沙尘暴和台风等
C. 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严重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
D.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水变暖、酸度增加,这将导致全球珊瑚礁的最终死亡
查看答案
能激活LPL的载脂蛋白是
A. apoAI
B. apoAⅡ
C. apoBl00
D. apoCI
E. apoCⅡ
四、定义判断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事件、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为社会和公民提供高效公开的政府服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电子政务的是( )。
A. 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电子公文流转
B.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银行实现转帐支付
C. 企业通过政府税务网完成税务登记和税款缴纳
D. 建立电子交通网站对司机进行管理和服务
二、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建筑历史学家丹尼斯教授对欧洲19世纪早期铺有木地板的房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较大的房间铺设的木板条比较小房间的木板条窄得多。丹尼斯教授认为,既然大房子的主人一般都比小房子的主人富有,那么,用窄木条铺地板很可能是当时有地位的象征,用以表明房主的富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丹尼斯教授的观点( )
A. 欧洲19世纪晚期的大多数房子所铺设的木地板的宽度大致相同。
B. 丹尼斯教授的学术地位得到了国际建筑历史学界的公认。
C. 在以欧洲19世纪市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雾都十三夜》中,富商查理的别墅中铺设的就是有别于民间的细条胡桃木地板。
D. 欧洲19世纪早期,有些大房子铺设的是比木地板昂贵得多的大理石。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 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1)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全部对外销售;A产品年初、年末的在产品成本均为零(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 (2)甲公司于2003年年末对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4年,净残值为零。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7200万元,已提折旧 36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但甲公司2003年年末仅计提了3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2004年年初发现该差错并予以更正。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 (3)甲公司2001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7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与税法规定相同)。2003年年末,因市场上出现了新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从而对甲公司按其购入的专利权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经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3150万元。2004年甲公司经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用新专利生产的产品不稳定而部分客户仍然喜爱用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原估计的该项专利的可收回金额有部分转回,于2004年年末测试可收回金额为3900万元。 (4)从2004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 乙材料2004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750公斤、45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0.12万元、0.14万元、0.15万元。2004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900公斤(其中第一季度领用150公斤,第二季度领用300公斤,第三季度领用45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9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4年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9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产品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决定出售,市价0.16万元,预计销售材料所发生的税费为5万元。 (5)2004年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5万元(扣除率7%),途中保险费用1万元。 (6)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80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75万元;转回的坏账准备157.5万元,其中7.5万元已从200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90万元,支付违反税收的罚款180万元。 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 (3)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5)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6)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7)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