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3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哪一情形的,不认为是犯罪:

A. 又聋又哑的人
B. 盲人
C. 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
D. 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但悔罪表现好,犯罪后自首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李某系甲县农民,1999年到乙市打工期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在讯问过程中,李某供述其还在1997年至1998年间在甲县实施抢劫行为多次,共抢劫财物价值5万余元;还在甲县对邻居张某敲诈勒索,迫使其将5000元人民币交给了后来到丙县打工的李某。本案中,对李某享有刑事审判管辖权的法院是:

A. 甲县人民法院
B. 乙市人民法院
C. 丙县人民法院
D. 只有甲县或乙市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张某因涉嫌贪污罪而被检察机关依法拘留,在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侦查人员告知张某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问以下哪种说法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A. 犯罪嫌疑人张某可以自己聘请,也可以由其配偶代为聘请律师
B. 由于拘留前张某是A市市长,故其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C. 张某的律师接受聘请后,可以向犯罪嫌疑人张某了解有关案情,为张某申请取保候审,还可向侦查机关了解张某涉嫌的罪名,并查阅侦查机关有关张某的犯罪事实材料
D. 张某的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张某的,检察机关应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同时在律师会见张某时应派员在场

李晓华,16岁,某中学学生。一次途经田某家时,看见其邻居张某正在行窃。后田某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告知了这一情况。公安机关为查清案件事实,向李晓华询问,在询问李晓华的过程中,侦查人员下列哪项行为不正确:

A. 通知李晓华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 侦查人员询问李晓华时,没有通知其父母到场
C. 侦查人员到李晓华家向李晓华了解情况时,向其出示了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D. 李晓华害怕被张某报复,而拒绝回答公安机关的提问,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其如实回答

国际劳工组织(ILO)在1985年《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内容包括()。

A. 帮助获得身体、心理的康复
B. 对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筛选
C. 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
D. 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
E. 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