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人能不計代價、無論情境、不關對象,「習慣性」地、一致性地表現或實踐那些我們所真愛的特質時,那人才是有美德的人。
查看答案
如果能依據理性來判斷行為的理由,並選擇較為合理的理由作為行為的準則,則我們便能期待一個因為活得明白而更加令自己滿意的人生。
我們最終可能並沒有所謂的「道德上正確的行為」,因為我們有時候很難判斷什麼是道德上正確或錯誤的行為。
亞里斯多德認為有美德的人,會將特定道德特質習慣化地表現在行為上的人。
根據實踐的方式(是否犧牲自己的利益),以及實踐的對象(是否針對特定對象),似乎有個美德的光譜,引領我們從道德義務得實踐不斷去追求美德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