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最早提出此认知论的是朱熹
B.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 材料认为万物皆有理
D. 提出此主张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科学之真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却不一定有a
B. 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C. 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D. 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 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 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
A.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 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D.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