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译者不是古人,他无需为古人翻译,无论是原诗所属的古人,还是译诗所属的古人。事实上,采用英诗传统格律,当代英语读者并不买账。自新诗运动以来,英诗的创作已彻底摆脱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翻译也是如此。美国新诗运动的主帅庞德以自由体译中国古典诗歌18首,大受欢迎,掀起了一个翻译中国诗的热潮,同时也为刚刚起步的新一代诗人输送了外来营养。英国汉学家韦利紧随其后,一反传统汉学家固守英诗格律的观念,采用自由的“弹跳律”翻译汉诗。在本段文字中,“原诗”事实上所指的是()。
A. 传统格律英诗
B. 具体原创诗歌
C. 中国古代诗歌
D. 所有古典诗歌
一人沿河游泳逆流而上,将一物丢失,遗失物沿河漂流而下,此人10分钟后发现后返身回游,多长时间后追上遗失物?()
A. 8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20分钟
某单位的职工到郊外植树,其中有男职工也有女职工,并且1/3的职工各带一个孩子参加。男职工每人种13棵树,女职工每人种10棵树,每个孩子种6棵树,他们共种216棵树,那么其中女职工有多少人?()
A. 13人
B. 8人
C. 3人
D. 12人
人们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市场竞争体制,与其说是个文化差异问题,毋宁说是个历史案例问题,即竞争是否公正的问题。文化传统差异极大的拉美、俄国、伊朗都有强大的公众反竞争运动,而文化类型相同的美英则此无彼有。可见回避竞争是否公正而专 在“文化传统”、“深层心理”上做文章,是多么缺乏说服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市场竞争体制可以被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接受
B. 公正问题是市场竞争体制的核心问题
C. 市场竞争体制的文化决定论缺乏解释力
D. 市场竞争体制根植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