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6岁。体虚久病,长期低热,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中医病机为
A. 中气不足,血虚阳浮
B. 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C.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D. 中气不足,阳虚外越
E. 中气不足,食滞化热
查看答案
某患者午后发热,手足心发热,伴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两颧红赤,口干咽燥,盗汗,大便干,小便黄,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该病例中医辨证为
A. 气阴两虚
B. 阴虚发热
C. 心肾不交
D. 痨虫伤肺
E. 肺肾明虚,君相火动
患者女,平素性喜抑郁,每于情绪不好时出现发热,以面部烘热最为突出,伴有颜面红赤,太息频频,口苦咽干,乳房胀痛,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略数。治疗的最佳方剂为
A. 逍遥散
B. 蒿芩清胆汤
C. 丹栀逍遥散
D. 柴胡龙牡汤
E. 四逆散
最先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症名称的中医书籍是
A. 《内经》
B. 《太平圣惠方》
C. 《症因脉治》
D. 《证治汇补》
E. 《内外伤辨惑论》
对阳虚发热的治疗作较多论述并提出相应方剂的医家是
A. 钱乙
B. 朱丹溪
C. 李东恒
D. 张景岳
E. 王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