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更为后世所熟知的寒食禁火理由则是为了纪念介之推,春秋晋献公之子重耳受迫害流亡在外,途中没有食物,介之推割肉奉君,助重耳渡过难关。重耳取得政权后,介之推不愿出来做官,隐于绵山。传说晋文公重耳为逼介之推做官,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于是下令将介之推死难之日定为寒食节。《荆楚岁时记》云:“介之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这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原始习俗社会化、礼俗化过程中的一种附会。介之推事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其中提到的禁火日期并非清明寒食,而是五月五日。直到晋陆翙《邺中记》和《后汉书·周举传》,才把介之推和寒食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可以看出后起的人文思想对原始思维的改造。文中已经在开头说明寒食节禁火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为何讲完典故之后,又引用了几部部文献,其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原文后回答下列问题,答案在文中寻找。①寒食节除了禁火之外,另一重要的活动是什么?②扫墓和祭祀祖先的习俗可以上溯到什么朝代?③这一习俗的时间定在寒食节又是什么时代?

上巳节的具体时间变化:

列举文中所分析的上巳节起源的说法:

概括文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在传统的祓除和招魂仪式空间中,不难看出那种洋溢着的青春生命和男女欢爱的气氛。这气息在今天少数民族三月三的对歌等活动中仍能窥见一斑。因先民以三月为万物萌生的月份, 《吕氏春秋·季春纪》云:“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 不可以内。”所以才有这些和生命相关的活动。故学者张君以为:在这样万物萌生的春天举行迎接生命之神复活的庆典,本是具有世界普同性的古老文化现象, 文化人类学家称此种类型的庆典为“阿都尼斯”仪式。举行此类仪式的节日都有着相似的复活节性质,这在中国上古时期最好的对应就是上巳节。这个节日以迎接生命之神复活为核心,展开了沐浴祓禊、招魂续魄、祭祀社神、祈年求福、跳傩驱疫、男女春嬉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