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主梁表面分布有大量裂缝,裂缝主要分布在跨中区段和支点,并且由于材料老化、施工因素等造成伸缩缝接缝处不平、跳车和渗漏现象。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措施不能防治桥梁伸缩缝的病害的是( )。

A. 合理选择伸缩装置
B. 加强对锚固件焊接的管理
C. 伸缩装置两侧留有余地
D. 后浇混凝土振捣密实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为防止钻孔灌注桩断桩,浇筑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 )范围。

A. 0.4~0.5m
B. 0.5~1.0m
C. 1.0~2.0m
D. 2.0~4.0m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属于钻孔灌注桩断桩可能的原因有( )。

A. 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
B. 设备故障而引起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
C. 搅拌土浇注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D.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偏小
E.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某三级公路第四合同段,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为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线通过地段为砂性土,砂性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5m不等,砂性土层下为粉质性低液限黏土,地下水位在埋深3m以下,路线两侧为农业区。 K20+450~K20+950路堤填筑高度22m,为防治路基病害,在采取相应的设计处理措施基础上,设计方对施工提出以下要求:(1)加强对地基的压实。(2)严格分层填筑并充分压实。(3)填挖交界处挖台阶。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处软基,在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后,从原地面以上2m高度范围内填筑细粒土并分层压实。由于填筑过程中突遇大雨停工数日,天晴后排除积水继续施工,为赶工期,工班长提出加班加点填筑,并提前完工。 根据此案例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做法有( )处。

A. 1
B. 2
C. 3

某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主梁表面分布有大量裂缝,裂缝主要分布在跨中区段和支点,并且由于材料老化、施工因素等造成伸缩缝接缝处不平、跳车和渗漏现象。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属于伸缩缝病害防治措施的是( )。

A. 加强锚固件焊接质量
B. 重视桥头地基处理
C. 提高桥头路基压实度
D. 做好桥头路堤防水工程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