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M公司在本国市场东山再起之谜
M公司是一个跨国经营的大公司,多年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其在本国巨大市场的竞争中却逐渐处于劣势,近几年公司一直靠着国际市场的巨大盈余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正如公司的一位副总裁所说:“M公司国际形势看好,但在国内却有点抬不起头来。”1994年,公司的新总裁史密斯上任后,确立了“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打翻身仗”的战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M公司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凭借其雄厚的竞争实力,战胜了其主要的竞争对手,重新夺回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市场占有率超过主要竞争对手两个百分点,达到了36%。M公司能够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东山再起,秘密何在?
首先,大胆启用能人。史密斯上任伊始,决定对国内的运作机制进行彻底改组,大胆启用人才,对以汤姆为代表的一批管理精英委以重任。汤姆现年44岁,是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毕业生、公司内公认的管理奇才,此前曾担任南美分部的经理,任职期间该地区的销售额翻了一番,利润增加了3倍。回公司本部任职时,得到了总裁史密斯的承诺:准许他从各国际分部选用任何他认为合适的人作为副手,因而他启用了曾有多国工作经验,现任欧洲分部市场部经理的韦伯,并以两人为主组成了“国内市场抢救工作队”,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在这一批精英的参与下,M公司终于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内市场严重受挫的经营状况。第二,提高工作效率。汤姆和韦伯针对企业效率低的问题,首先关闭了五家低效的工厂,同时重新规划了业务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到库存管理,从生产到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重新做了认真的部署,并砍去了一些多余的环节,仅此一项,就为顾客从订货到收货节约了1/4的时间。他们还加大投资,增加一些被忽视的名牌产品,并对老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款新样。汤姆和同事们的辛勤努力产生了显著的效益,据专家预测,公司的改革措施每年为公司节约了近6亿美元的成本费用。第三,推出拳头产品。拳头产品是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M公司一直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清洁剂是公司的支柱产业,现在公司1/3以上的年收入来自这类产品。从1995年起,公司看准了国际国内巨大的清洁剂市场潜力,研制出了含有特殊成分的乙型清洁剂,该产品除保留了原有产品的优点外,增加了使用范围广、清洁强度大等优点,不但可以用于家庭日常用品的清洁,而且还可以用于汽车、机械设备的清洗。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公司抓住时机,不惜重金,大力宣传,使这种新型清洁剂的销售在国内外市场都卓有成效。第四,加强科技开发,实行网络管理。新型清洁剂的成功开发凝聚了M公司所有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负责技术事务的化学博士道奇,个人拥有专利50多项,他和公司其他技术人员一道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攻关队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耗费近1亿美元,用以开发新型清洁剂。在研制过程中,他们还与数所大学的专家合作,联合攻关,最终研制出了新产品,同时也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科学的保证。在管理上,公司积极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时代的工具,建立了全公司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逐步完善公司的物流,加强各经营环节的联系和沟通,把销售、采购、分配、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从M公司国内市场的复兴,可以看出:改革与发展、民主管理与科技开发相结合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苏星公司的战略选择
苏星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牙膏为主的企业。最近,公司召开了一次高层管理会议,重点讨论公司的中期发展战略。总经理高先生强烈主张公司应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星公司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将很难再有所提高,但几个主要股东不会满意这种低增长,他们已习惯了苏星在前几年的高增长。因此,高总经理不同意单纯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公司主业规模的主张。
高总在会议上这样分析说:“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我公司目前的主业市场需求将趋于稳定,但是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第一点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主要市场上新增了三家竞争对手,而且估计还会有三家将在不久加入到我公司的主业行业中来。尽管这些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者在其目标市场选择上避开了与我公司完全重合,但他们迟早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们形成冲击。据我所知,其中有两家公司正在筹备引进国外设备,通过扩张生产规模而降低单位成本,估计两三年后国内牙膏市场将出现一轮新的价格战。这肯定将影响我们的业绩。所以,高价格和高利润的时代已快过去了。在我看来,从现在起,我们必将面对严酷的竞争。第二点是,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流行一种漱口液,这种漱口液不仅具有牙膏的功能,而且具有清洁喉部的功效。另外,这种漱口液产品不需使用牙刷,用起来很方便,我估计用不着很长时间,国内各个城市的白领阶层将接受这种产品。毫无疑问,这将对我公司的事业形成直接冲击。因此,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开始考虑我们的主业调整,而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牙膏产品经营维持那么高的投入。“
会上,大家非常认真地听取了高总经理的报告,但是最后并没有完全采纳这位总经理的意见。许多人并不是不同意高总的意见,而是担心对于公司主业的调整一旦没有计划设想得那样)顺利,那么,公司的效益下滑将超出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大多数人觉得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分两个方面同步进行:一方面,稳住牙膏这一主产品的经营;另一方面,积极着手寻找新的经营领域。高总经理也接受了这样的建议。
高总认为,在牙膏市场上、为迎接公司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必须设法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就是:一方面,对现有市场进行渗透,设法鼓励公司顾客多消费苏星的产品;另一方面,选择农村等亚市场进行开发。在对主市场的渗透方面,高总和公司其他高级主管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下列三项基本策略:第一,强化促销行动,准备与当地政府以及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宣传活动。估计全部宣传活动结束以后,可增加销售额1.12亿元,利润2300万元。第二,改变产品包装,分别针对单身用户、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以及四口以上的大家庭推出不同的牙膏组件,以刺激人们更多地消费牙膏。这样一来,估计可增加9%的年销量。第三,执行差别价格策略。据市场研究部门估计,在各种用户群中,三口之家对降价是最敏感的,降价五个百分点可导致大约十个百分点的利润增加。以上三种策略,成功的概率各有不同。高总经理等人估计,第一项策略的成功有六成把握,而第二、三项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分别为35%和70%在新市场开发方面,高总等人最终确定,以城市人口中55岁~65岁的消费群为目标市场,推出一种有固齿功效的药物牙膏。专项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中老年中,平均60%的人有固齿的需要,而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对应的产品。高总决定尽快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企业文化的五大核心功能。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K公司经理的困惑
国内K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公司有正式职员8人,都以参股形式作为公司的记名股东。公司注册资金30万美元,美籍华人陈先生出资额最大,为法人代表,国内黄先生出资额第二,担任经理。K公司成立伊始,其业务主要是代理美国S公司的分析仪器,这就是负责S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并提供零配件及售后服务。S公司在美国同行中只是一个很小的仪器生产厂家,“但它毕竟是正牌的美国产品,这一点对开拓中国市场很重要。”黄先生在构思K公司的未来时经常这么想。
K公司的人员以工科毕业的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为主,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凭着这批年富力强的创业者及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专业背景优势,K公司代理的S公司分析仪器在国内很快拥有了自己的用户。到1994年底,K公司就已向国内的制药厂、化工厂及大学实难室销出了几十套分析仪器,公司的营业额突破了600万元。
K公司在中国市场代理S公司分析仪器的成功,危及了某些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著名大公司的利益,从而引起了这些大公司的警觉,它们开始考虑采取相应措施。K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威胁。“与他们展开正面竞争,由于实力不够,显然不可行。所以,只有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同时,拓宽产品线,为公司创造新的生机。但愿能找到这种机会……”黄先生已经意识到机遇对于K公司的成功来说将是非常关键的。
机会终于来了,K公司的合伙者们决定选择蔬菜水果保鲜技术。他们作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搞绿色食品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那么能够为绿色食品中的新鲜。高档蔬菜水果提供保鲜的技术设备,也就一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在发展价值。
正是基于上述决定,所以当某美国商人为推广其设备来华,谈判用ZN型可鲜机作为保鲜设备建造保鲜库时,K公司的合作者们马上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借助保鲜技术以使常年供应某些高档食品与果蔬;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保鲜设备,通过对其技术的消化吸收,可以开发公司自己的高技术产品,从而实现真正的起飞。因此,各项动作很快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1995年下半年,K公司的设备安装完毕后,就自己投资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先后从某水果基地购进了3万多公斤高档优质水果,进行保鲜储存试验。这种水果成功地储存了5个月,1996年春节前后以每公斤近20元的价格在G市陆续上市,但市场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老百姓不愿花这么高的价钱买这种看似土豆的水果,而高档案宾馆、饭店的用量非常有限且都有自己的供应渠道。幸亏后来开拓了G市邻近地区的巨大市场,才给K公司带来了微型机,最后公司保鲜储存后的绝大部分高档水果,都以每公斤1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这些邻近地区的批发商。结果,除去合理的损耗及人工、设备折旧等费用,投入产出基本持平。尽管高档水果的销售未给K公司带来显著的利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保存这些水果所使用的ZN型保鲜机,却为K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黄先生不无感慨他说:“真没想到,它会有那么广的应用领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K公司引进的用于保存水果的ZN型保鲜机,与国内现有的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公司利用的自身技术力量,经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性能更为优越的XM型保鲜机。
1996年下半年,K公司与有关客户签订了第一套调XM型保鲜机生产供货合同。借助于公司保鲜试验的现身说法,再加上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广,使得客户对公司设备的先进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整个市场对食品与果蔬保鲜行业发展前景一致看好,K公司生产的保鲜设备很快就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销路,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完全超出了K公司合伙者们的原先估计。
K公司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国内同行企业的注意,也引起了美、英、法等国同行大公司的关注。一些全球知名的国外生产厂家,陆续开始在国内投资办厂,设立办事机构,试图瓜分中国保鲜设备应用市场。由于生产保鲜设备方面已占了先机,所以,面对这一似乎一触即发的竞争大战,K公司的合伙者们似乎并不十分在意,他们采取了多角化的做法,与其他公司合作将部分利润投向了其他新项目的开发,只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此后,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壮大,相互之间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不信任情绪开始滋生蔓延,合伙者们的创业激情逐渐消退,1997年上半年,当初的合伙者因为种种原因纷纷离开了K公司,他们所持的股份绝大部分都转给了黄先生,黄先生也因此而成为K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些从K公司分离出去的人员,陆续成立了一些小公司,采用从K公司学到的技术及销售手段,代理外国公司的保鲜设备产品,也获得了不少供货合同,这对K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由于市场竞争,目前K公司所拥有的保鲜设备市场份额,已从最高时的90%以上降到了60%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从K公司的内部经营状况来看,员工数量也已从最多时的100余人降到了目前的60余人,公司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之间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要求黄先生亲自出面协调,致使黄先生很难像创业时那样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公司的重要工作上去。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