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今年上高中二年级,母亲在他10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后与父亲一起生活,如今父亲已再婚。范斌对于母亲有着强烈的感情,一直认为母亲去世有父亲救治不力的责任,对此耿耿于怀,不愿与父亲多交流。范斌性格外向,个性鲜明,争强好斗,平时喜欢看电影、玩网游、打篮球,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范斌上课总是不注意听讲,有时还故意与老师作对,他认为这样做会显得自己比较有个性。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是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问题】
1.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2.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针对范斌的情况应采取哪些干预策略?
查看答案
胡大爷今年68岁,退休后与老伴一起生活,他们虽有一个儿子,但在国外工作,几年才回来一次。
胡大爷的老伴没有工作,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胡大爷的退休金,生活很拮据。1年前,胡大爷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说话也不太清楚,这让他特别沮丧,感觉生活没有了乐趣。虽然老伴一直很细心地照顾他,但胡大爷总感觉她不能体会到自己现在的感受,也不了解他内心的痛苦,因此情绪很不稳定。因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也不去做康复治疗,身体恢复得很慢,脾气也越来越差,只要老伴稍有一点儿差错,就会招致胡大爷发脾气,有时还会动手打老伴。胡大爷的老伴感觉特别委屈,却又没有地方去倾诉,情绪很低落。
【问题】
1.本案例中,胡大爷面临哪些困境?
2.老年人的需要有哪些?
老张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去年年底从部队退休。离开部队回到家中的生活让老张非常不适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又不愿意外出活动与邻居交流,只有在每次说起部队的生活时才会神采奕奕。老张的这种情况让老伴很是担心,鼓励他多出去走走,参加社区内的活动,却被老张拒绝了。无奈的老伴只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张。
【问题】
1.军休干部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
2.结合本案例分析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本案例的工作?
李捷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父母对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一次初中同学的聚会上,李捷见到了已经退学的原来的同桌小齐,小齐自退学后就跟着父亲做生意,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店面,衣着很气派,出手也很大方。在李捷所接触的同龄人中,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像小齐这样的人还真没接触过,所以在聚会后李捷经常去找小齐玩儿。小齐经常带着李捷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在那里有人吸毒,在小齐的劝诱下,李捷也开始吸毒。老师发现近段时间李捷经常逃课,上课也没有精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于是与李捷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并向他们反映了李捷近期的反常表现。父母开始仔细观察李捷,儿子吸毒的事实让他们特别震惊,为了帮助李捷戒毒,他们将儿子送到了当地的戒毒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捷成功地戒了毒,但因为吸毒的事情学校将李捷开除,他无法再重返校园,每天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以前的朋友知道他吸毒后也不再与他来往,周围的邻居和家里的亲戚也将他视为不良青年,高中没有毕业,又没有什么技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让李捷非常沮丧,父母看到情绪低落的儿子非常着急,同时又担心小齐等人再来找李捷,使他经不住毒品的诱惑而复吸。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李捷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李捷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且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对她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与她有类似经历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收效不大。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