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曾有六次截流,中国就有三次,都在长江上,其中有两次是长江三峡截流。另一次是哪项工程?()
A. 都江堰
B. 黄河
C. 葛洲坝
D. 钱塘江
查看答案
这些年,社会上流传颇广的一种叫做“酸碱平衡论”的“保健学说”,却原来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讹传讹,原来是少数厂商“打扮产品”的“推广”手段!照它的“理论”,“酸性体质”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骨质疏松等,简直是无所不包、“无远弗届”!问题是,这一说辞,通过大量书报刊和网络传播,不仅“蹿红”,而且几乎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养生经”,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依据”!真是“谎言三遍成了真理”了,真是“三人成虎”了! 作者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 “酸碱平衡论”的“保健学说”没有科学依据
B. 很多厂商“打扮产品”时很不负责任
C. 由于厂商和大众媒体的不负责,大众被很多假信息忽悠了
D. 谎言三遍成真理
制衣样 (2)购买布料 (3)量尽寸 (4)试穿 (5)制成衣
A. 3—5—4—1—2
B. 2—3—1—4—5
C. 4—3—5—1—2
D. 3—4—5—2—1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是可循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我国部分产煤大省把煤变成电,从卖原料到输出电力,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了节能降耗
B. 2000年以来,国家把农村户用沼气列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六小工程”之一,每年收入 10亿多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
C. 目前市场上出现多款使用汽油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受到不少环保人士青睐。
D. 北京奥运会期间,50辆电动公交车在奥运村进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些有排气管的零排放公交车为确保绿色奥运理念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记者与当事人电话联系 (2)记者听说一件资助失学少年的事情 (3)一篇感人的报道引起了反响(4)当事人不愿将自己的事情“曝光” (5)记者到学校进行调查和采访
A. 2—1—4—5—3
B. 3—4—5—1—2
C. 1—2—4—5—3
D. 2—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