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确立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张立勇,一个赣南山区的青年,高二辍学后外出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他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自学英语并立志实现上大学的理想。1996年6月,张立勇成为清华大学食堂一名切菜工。自学英语,张立勇感到十分的艰难,月薪微薄,他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他每天早上4时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腿软,人困马乏,没看上几页,眼睛就睁不开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后来,张立勇发现喝烫水能治瞌睡。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睡虫。床头前,张立勇贴上了座右铭“在年轻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桌上,张立勇贴上了学英语时间表。早上起来学1小时,午休时学40分钟,晚7时半下班学到凌晨一两点。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即使是食堂师傅吃饭的15分钟他都要挤出8分钟,躲到放碗柜背后的一个角落里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张立勇自学英语十年,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也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张立勇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1)读完张立勇的事迹,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何认识?(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看法。
2.原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受贿、贪污罪,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李真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宣判前期,记者在某看守所与李真进行了对话。记者问:你很年轻,有过重要工作岗位的阅历,但最终却走向了毁灭,问题的根子在哪里?李真答:我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记者问:你当初涉政时的理想是什么?李真答:做个好秘书。记者问:你给自己未来设计的蓝图不是要做一任封疆大吏或政府阁员吗?李真答:是的。但这个想法是在从秘书到出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之后产生的。记者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李真答:错认为有了大权就有了一切,走到哪里都是鲜花、美酒、笑脸和恭维,当然错误的是认为有了权力也就有了地位和金钱。记者问:你现在为什么把信念看得这么重?李真答: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这也是我想奉劝在位的官员们的话。(1)判断信念科学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李真在出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之后产生的信念是否科学?为什么?(2)结合案例,谈谈理想信念在人生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