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列宁曾指出:“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旧资本主义已被这场战争彻底摧毁,它已经让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请回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资本主义经历了20世纪上丰叶的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本来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突然“柳暗花明”,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机。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衰亡,反而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变化,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由于东欧剧变等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空前的低潮。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得出的“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人类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如何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和“两个必然”请分析说明: 怎样用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B. 任何社会形态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C.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D.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容纳的空间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剩余价值在生产中创造出来,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通过剩余价值的分配。产业资本家取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取得利息,大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规律。请分析说明: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产生理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剩余价值在生产中创造出来,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通过剩余价值的分配。产业资本家取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取得利息,大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规律。请分析说明: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