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这项技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它主要研究怎么样能使计算机能做原来只有人才能做的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所谓智能工作是指人在认识或者实验活动中所具有的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心理机智;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人的脑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探索途径来实现对人脑智能的模拟:一是通过仿生学手段,从结构上进行模拟,以达到功能模拟,目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面;另一个是直接通过启发式程序模拟人脑能力,从博弈机、数学证明到已经得到较大成功的各种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工程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人脑功能模型的关键是对人的自然智能逻辑进行形式化的问题。传统计算机是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其特点是建立在加法和移位基础上的各种计算能力;另外对确定性问题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并且可以比人有更高的速度、精度和效率。①这样的计算机并不具有人脑那样灵活处理信息和像人一样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事实上要用二值逻辑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能的。这是②目前的计算机理论依然是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即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为基础的,③已经引进了概率统计等随机数学方法,④仍不能解决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信息进行处理的问题。这就不能模拟人的模糊化思维的逻辑机制。所以要让计算机进一步模拟人思维的特点,就必须在计算机中引进模糊逻辑,用来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事物和现象从整体特征上把握它,勾勒出事物的轮廓,估测出事物的进程趋势,做出灵活而有意义的结论。而模糊思维恰恰是人的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差异的关键之一。这也正是解决人工智能困境的一条途径。 文中①~④处应填入的词是()。
A. 因为/××/尽管/也
B. 但是/因为/即使/但是
C. 然而/由于/不论/然而
D. 然而/因为/即使/但是
查看答案
1/6,5/11,9/16,13/21,( )
A. 17/27
B. 17/26
C. 19/27
D. 19/28
患者腹泻1d,日达4~5次水样便,无明显里急后重。便常规:脓细胞0~2个/HP,红细胞1~3个/HP,大便涂片染色见革兰阴性弯曲且排列咸鱼群状细菌,悬滴法见运动快的细菌,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
A. 细菌性痢疾
B. 阿米巴痢疾
C. 轻型霍乱
D. 肠滴虫病
E. 急性肠炎
系统性硬化症的病理特点是()
A. 中、小动静脉血管炎
B. 滑膜炎
C. 肌炎
D. 胶原增殖、纤维化
E. 肌腱端炎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10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都有它的固定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 DNA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的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键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积累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之后,再进二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者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DNA能控制生命,那么,DNA上就有“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
B. 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基因所决定的
C. “死亡基因”问题正处于研讨之中
D. 从昆虫有保持幼虫状态和有的老年人更新复壮的现象也许可以找到保幼、葆青、复壮一类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