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注:朝夕——东西方向;惑——迷失方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指南针技术十分成熟
B. 战国时期使用司南辨别方向
C. 这是司南技术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
D. 《韩非子》等不是科技著作,无参考价值
已知一信使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那么转录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以及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的最大数目分别是()
A. 12和30
B. 30和29
C. 18和10
D. 30和9
图为楼兰文书残纸(约公元3世纪中叶——公元4世纪中叶遗物),对该文物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 是反映魏晋时期的文物资料
C. 为研究古楼兰社会生活提供了史料
D. 有助于研究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功能模型由用例图和顺序图表示
B.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用对象图表示
C. 对象模型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示
D. 动态模型由活动图、状态图和顺序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