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2016年司法卷一考试真题)

A. 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 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 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 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行政部门不得任意扩权、与民争利,避免造成“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现象。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A. 某省政府统筹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B. 某市要求行政审批部门与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C. 某区依法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人员
D. 某县注重提高行政效能,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2016年司法卷一考试真题)

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 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C. 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D. 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2016司法考试真题)

我国于2015年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随即作出修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在我国,政策与法律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
B. 立法在实践中总是滞后的,只能“亡羊补牢”而无法适度超越和引领社会发展
C. 越强调法治,越要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立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D. 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

有法谚云:“法律为未来作规定,法官为过去作判决”。关于该法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法官的判决根据总是滞后的
B. 法官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实,故判案时一律选择适用旧法
C. 法律绝对禁止溯及既往(2016司法卷一考试真题)
D. 即使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但“为未来作规定”的法律仍然可以作为其认定的根据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