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科举考试在元代式微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一种文化图腾,在中国,龙是神圣的,是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吉祥向上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却被认为是邪恶的使徒。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各民族地理环境的不同
B. 各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
C. 各民族社会实践的不同
D. 各民族政治制度的不同

壁厚≥10mm的合金钢管(20CrMo,用于高压)的焊前预热温度为()℃。

A. 100~150
B. 150~200
C. 200~300
D. 300~350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