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下列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A. 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B. 福利费
C. 保险赔款
D. 个人取得的一般存款利息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税务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是()。

A. 国家
B. 拨付赔偿金的财政机关
C. 违法行使权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D. 违法行使职权的税务机关

下列情形,属于营业税视同应税行为的有()。

A. 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B. 单位或者个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C. 单位将自建房屋提供给职工使用,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
D. 单位将自己新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

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可以()。

A. 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B. 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C. 先提起行政诉讼,不服法院判决结果再申请行政复议
D. 申请行政复议,不服复方决定时再向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影视产品积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只血淋林的箭穿透心脏?令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颗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如图;即便拿出一万个万马图,但“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如何理解文中认为“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