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

A. 诊断建议
B. 实施方法
C. 实施建议
D. 教材编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 to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简述采用前瞻执行机制后,指令确认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分子与原予”的教学片段实录。
【演示实验1】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2】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8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少量浓氨水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2】__________.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 ml水与50 ml水混合;②50 ml酒精与50 ml酒精;③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得出结论3】___________。
问题:
(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与接受式教学相比,具有什么优缺点?
(2)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由设计的实验方案,可以得出结论2是什么?从学生分组实验中
可以得出结论3是什么?
3)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哪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所谓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载有信息的物体,或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具体指报纸、书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教学媒体是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越来越发挥巨大的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