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斜巷工程,巷道断面20m2,倾角6°,围岩为中等稳定的砂泥岩互层,无有害气体,无水。永久支护为锚喷支护,喷层厚度l20mm。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气腿凿岩机打眼,炮眼深度3.Om。施工中突然遇到断层破碎带,施工单位因无应急准备方案,仍按原方案施工,结果喷混凝土出现开裂、脱落,巷道变形等现象,且围岩破碎情况越来越严重,顶板稳定不冒落时间不足2h。施工单位经设计和监理单位同意,为安全通过破碎带采取了减少周边眼装药量,增加锚杆和喷浆紧跟迎头的支护方法,但仍发生了掘进工作面后锚杆与顶板同时冒落的冒顶事故。 减少掘进炮眼深度,可改为1m左右,并采取多打眼,少装药的爆破措施。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在2.9~5.6kPa范围,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在1.9-3.5kPa范围内。 如果要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可采用()
A. 系列试验
B. 平行试验
C. 先平行后系列
D.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E. 选择个体变异小的人群
某新建矿井,设计年产量1000万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深度分别为600m、630m、595m,均布置在工业广场内。相关地质资料表明:井田内第四、第三系地层缺失;井筒穿过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无瓦斯显现;开采水平以下200m有奥陶系灰岩,但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开采水平的等高线图显示,井底车场以外井田构造复杂,断层较多。井筒施工期间涌水量很小,三个井筒快速到底后,顺利转人二、三期工程。为尽早建成矿井,建设单位引进多个单位同时施工。某日,一主要运输巷道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汇报,该工作面底板有出水,并有明显鼓起现象,但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未采取探水措施。隔天,工作面放炮后突发重大涌水事故,造成淹井。 针对本案例,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
背景资料: 某工程公司低价中标了一矿区工业广场的改造工程,其中要在广场内修建一条l00m长的地下双孔钢筋混凝土排水暗渠。暗渠外断面尺寸为宽12m、高4.8m,渠底标高--5.8m,渠顶需覆土回填lm,并恢复广场绿化。暗渠东段50m的北面是一栋已建成的6层楼房,与暗渠净距5m。暗渠两侧无空地。该区域常年地下水位在一2.5m左右。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暗渠西段采用双排钢板桩加横向支撑系统,双排轻型井点降水;东段50m采用双排水泥搅拌土重力式挡土墙兼挡水;机械挖土,土方外运。 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为节省费用将水泥搅拌桩挡土墙改为悬臂式钢板桩,不设横向支撑,采用单排轻型井点降水;回填用的土方堆放在楼房北侧的狭长空地上,约需堆高5m。因工期紧迫,立即组织实施。 土方开挖至一3.5m时,发现钢板桩缝隙有渗水渗砂现象。挖N-4.5m时,楼房墙体出现裂缝。挖至~5.5m后,部分钢板桩倾覆,楼房墙体出现倾斜倾向,工程紧急停工。 工程紧急停工后,现场应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背景资料: 某单位施工一段围岩破碎,且有淋水的巷道工程,设计采用混凝土砌碹(衬砌)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Cl5,厚度30cm。施工单位在技术措施获批准后,考虑到淋水影响决定在原配合比的基础上每立方米混凝土增加50k9水泥用量。施工中,巷道掘进断面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施工单位据此开始浇筑混凝土。一个月后检查巷道规格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合格;但2个月后混凝土碹出现顶部变尖、断裂现象,造成返工。施工单位为增加水泥用量和巷道返工费用向业主提出索赔。业主认为碹顶断裂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碹厚度不够,属施工单位的责任。施工单位认为砌碹厚度、强度均达设计要求,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说明施工单位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并能得到费用补偿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