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完成第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
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查看材料
A. 钢铁、石油化工海运便利
B. 制糖工业靠近甘蔗产地
C. 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通勤便利
D. 高科技产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查看答案
该公司决定建一原料导向型的加工厂,最好建在()。 查看材料
A. 乙地
B. 丙地
C. 丁地
D. 甲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繁星闪烁,地球在宇宙中转动,配以音乐,学生自然进入情境,感受浩瀚宇宙和人类对地球科学探索的艰辛。
2.引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话“地球的名字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引发思考:“为什么叫水球而不叫地球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评价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课
件、地球仪.讨论、
交流.发表意见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1.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做量算游戏。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都是陆地的面积小于海洋。
3.得出结论: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因此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学生做量算游戏:
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参照教材活动),统计海陆比例。
通过观察图片、地
球仪,分析、讨论,
归纳出结论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归纳及总结信息的能力
创设情境.给学生自我展示:“说出你知道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肯定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观点的小组及个人、鼓励参与。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培养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设计练习竞猜题:
(1)将大洲、大洋各知识点设置为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
(2)设置贴近生活实际并具梯度性的题目。
3.评价学生活动。
1.阅读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海峡的概念.
2.以游戏形式分组比赛.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合作性,利用地球仪.联系已有知识、资料,由小组合作完成.
遵从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3“绘制大陆轮廓图”。
完成教材中的活动3
培养地理空问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1.教师组织、主持游戏竞赛:
(1)拼图题,大洲的颜色、名称、拼图操作由3名同学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小组为比赛获胜组。
(2)环球旅行游戏。
2.肯定学生,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及个人并记入成长记录袋。
学生小组竞赛.巩
固知识
巩固延伸.合作交流.竞争学习
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2.课堂小结,出示提纲,回顾课程内容。
知识拓展
课后分小组出一份主题为《大洲、大洋知多少》的手抄报并在班里展示。
问题: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
(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地区图及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材料二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材料三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问题: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座城市气候的差异。(6分)
(2)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3)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1993——2003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特征是()。
①结构不断优化②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③石油比重上升最快④清洁能源比重较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