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乙为中国人,居住在A市,两人一同前往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甲伙同外国人丙绑架了乙,并以此要挟乙的家属支付赎金。案发后,甲和丙在中国B市进入中国国境,并居住于C市。乙从D市入境。本案中,对甲和该外国人的犯罪行为,哪一法院没有管辖权?

A市法院
B市法院
C市法院
D市法院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事后使用暴力的,转化成抢劫罪(刑法第269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转化型抢劫罪的着手,应以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着手为准
B. 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
C. 成立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要求前行为必须是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行为人实施诸如盗窃类型的犯罪,如盗伐林木罪,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D. 如果没有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盗窃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不成立抢劫罪

甲卖迷药,明知乙将使用迷药进行犯罪活动,仍然教乙迷药的使用方法等知识。乙用迷药迷倒丙后拿走了财物,后乙多次使用该迷药实施犯罪行为。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该行为会导致乙实施不特定的犯罪
B. 甲的行为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出售迷药的行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
C. 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
D. 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的帮助犯,亦触犯了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想象竞合

某法院将扣押的车辆放在停车场,甲对该停车场的保管员乙谎称自己是法院的人,受法院的委托过来把车开走。保管员乙信以为真,并收取了甲给的保管费后,让甲把汽车开走。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保管员乙对该车辆有处分权
B. 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保管员乙对该车辆没有处分权
C. 如果甲是该车辆的所有权人,甲通过欺骗方式骗回自己所有的汽车的,若坚持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为财产所有权,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D. 如果甲是该车辆的所有权人,甲通过欺骗方式骗回自己所有的汽车的,若坚持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为财产占有权,甲的行为成立诈骗罪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乙为了实施走私而成立了单位,后该公司实施走私犯罪。公司的走私行为不能认定为是单位犯罪
B. 某国有公司高管集体研究决定,将该单位的50万元在5个高管中平均分配。该行为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私分国有资产罪)
C. 甲公司实施单位犯罪后,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了。既要追究甲公司原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亦应追究甲公司的刑事责任
D. 甲实施拐卖儿童行为,借用其所在单位的车及司机帮忙运送被拐卖儿童,该单位参与拐卖儿童的行为亦构成单位犯罪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