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 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16世纪时,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斯台文(1548—1620年)第一个向这一说法提出挑战。他拿了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铅球从30英尺的高度同时抛下,结果仅需1.4秒便同时落地。但是,当时难以测定精确的结果。后来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先进行逻辑分析,指出A物比B物重,A物应当先落地,如果把两物捆在一起,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形。一方面,因为A+B比A重,它应先于A落地,另一方面A快B慢,B就会减慢A的下落速度,A+B比A后落地。这样,从同一前提出发就推出了截然对立的两种结论。这一矛盾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不能自圆其说。进而,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很光滑的斜面,让两个不同重量的金属球滑落,结果还是同时落地,这才彻底推翻了流行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摘自中国战略网:人物介绍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 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消灭贫穷,走向共同富裕
D. 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上的绝大多数
B. 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以及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体现在

A.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
C.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领导
D. 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领导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 劳动力成为商
B. 社会分工的出现
C.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