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5题。 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对文中“没有温暖的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母亲不疼爱女儿。
B. 母亲忙于挣钱。
C. 母亲忽略对女儿的精神关爱。
D. 母亲对女儿限制太多。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初产妇,宫口开全超过2h,此时应诊断为

A. 潜伏期延长
B. 活跃期延长
C. 活跃期停滞
D. 第二产程延长
E. 第二产程停滞

初产妇,25岁。妊娠40周,规律宫缩4h,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3000g,胎心14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大3cm,未破膜,S+1,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 若此后宫缩逐渐减弱,产程达16h,胎膜已破,宫口开大7cm,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A. 静注地西泮
B. 肌内注射缩宫素
C. 静脉滴注缩宫素
D. 静脉注射麦角新碱
E. 立即行剖宫产术

初产妇,25岁。妊娠40周,规律宫缩4h,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3000g,胎心14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大3cm,未破膜,S+1,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 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A. 哌替啶肌内注射
B. 人工破膜
C. 等待自然分娩
D. 静脉滴注缩宫素
E. 行剖宫产术

将电磁波发射至湿物料表面被吸收而转化为热能,将物料中的水分加热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

A. 真空干燥
B. 对流干燥
C. 辐射干燥
D. 介电加热干燥
E. 传导干燥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