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第40-43题为套题:某集团公司是北京市一大型国有企业,为解决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一直在探索如何为员工完善补充养老保险。2009年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组成,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基金选取养老保险公司A作为受托人,商业银行B担任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证券公司C作为了投资管理人。 该企业年金计划采取的模式是:()。

A. DB计划
B. DC计划
C. 混合计划
D. 组合计划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第60-62题为套题:《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某国有企业2008年为职工支付的工资薪金支出总额为100万元,均系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为职工支付补充养老费8万元,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6万元。 根据财税[2009]27号,该单位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医疗保险费为:()。

A. 0.3万元
B. 2.4万元
C. 5万元
D. 6万元

第37-39题为套题:某国有企业,约有职工1000人。其中,10%为退休员工,在职人员平均年龄为32岁。由于所处行业的在职期间收入较高,根据现有的退休福利,平均替代率仅为35%,员工退休后生活落差大。薪酬结构方面,除基本社保以外,现有薪酬体系缺乏长期激励和养老保障的内容。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为了留住员工,降低未来员工的退休养老风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产生了建立企业年金的想法。 企业规模和企与财务实力也是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材料中如果考虑该企业规模较大,企业财务实力也比较雄厚,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也比较强,那么DB模式更适合该企业。()

A. 对
B. 错

第37-39题为套题:某国有企业,约有职工1000人。其中,10%为退休员工,在职人员平均年龄为32岁。由于所处行业的在职期间收入较高,根据现有的退休福利,平均替代率仅为35%,员工退休后生活落差大。薪酬结构方面,除基本社保以外,现有薪酬体系缺乏长期激励和养老保障的内容。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为了留住员工,降低未来员工的退休养老风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产生了建立企业年金的想法。 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流动性是企业年金计划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材料中如果考虑该企业年龄结构较轻,流动性较大,则DC计划更适合该企业。()

A. 对
B. 错

第76-81题为套题:2007年 11月1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认定24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其中受托人7家、账户管理人7家、托管人4家、投资管理人6家。与第一批名单相比,保险机构在第二批名单中的占比有所提高,特别是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收获甚丰,长江养老获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三项资格,中国人寿养老、泰康养老获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两项资格,平安养老在已具备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础上,再添账户管理人资格。 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中具有优势,但同时也有劣势。下面不属于保险公司劣势的是:()。

A. 投资管理方面技术和经验都显不足
B. 基金托管经验、托管实力欠缺
C. 基金受托管理还受到一定限制
D. 帐户管理经验不足,难以支持灵活的交费方式和多种领取方式的转换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