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完全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根本情怀和基本精神,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成了它鲜明的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点和文化精神。中国佛教的特点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农禅并重"就是中国佛教在小农经济的中国社会中形成的不同于托钵化缘的印度佛教的鲜明特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对比分析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差异
B. 强调中国佛教的自身特点
C. 介绍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
D. 简述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渊源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1)时间是人对运动的感知,我们感知到某一历史的运动过程,就产生了开端、延续、变迁的认识,从而感知到时间的存在。(2)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就意味着时间。(3)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研究起源。(4)同样,"终结"即为运动的停止,也是时间上的完结,通过研究世界上二十多个大的文明,说明文明的存在也都是历史性的,从起源到终结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时间因素。(5)起源意为开端,开端也就意味着时间上的开始。(6)做历史研究很难突破时间的框架加给我们的限制,只能在这个时间框架内研究其产生、发展变化和终止的全过程。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 (1)(4)(2)(6)(3)(5)
B. (3)(5)(1)(4)(2)(6)
C. (3)(6)(2)(4)(1)(5)
D. (3)(6)(1)(5)(2)(4)

如果工资提高或者物价上涨,那么将发生通货膨胀。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则政府必须限制通货膨胀,否则人民将遭受损失。如果人民遭受损失,那么政府就会失掉民心。实际情况是政府既没有限制通货膨胀也没有失掉民心。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A. 工资提高了,物价没有上涨
B. 工资没有提高,但是物价上涨
C. 工资没有提高,物价也没有上涨
D. 工资提高了,但是物价也上涨了

在这样一个电子阅读如此方便的时代,曾经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实体书店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网络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压力,生存还是灭亡,已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这段文字作者的态度为:

A. 实体书店应得到关注和保护
B. 电子阅读的优势明显
C. 实体书店的价值已不再存在
D. 实体书店应让位于网络书店

有人撰文写到:"我曾经对'俄罗斯'这个译名感到奇怪,因为'俄罗斯'的原文是Rossia(用拉丁字母拼写俄文),前面并没有'俄'这个音,一开头就是'罗'。'俄'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发俄文的r这个音不容易,要滚动舌头,没有经验的人发这个滚动的音时,先要发出'俄'的声音,这才能滚动舌头发出r这个音。所以发'罗'音先要发出'俄'这个音。最初译这个译名的人是把'俄'也写上了,就成了'俄罗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俄罗斯"这个译名的真正由来
B. "俄罗斯"原文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C. 笔者关于"俄罗斯"原文含义的解释
D. 笔者关于"俄罗斯"译名由来的看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