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欢镜子,他的一句名言便是“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由于他常常把铜镜当作赏赐赐予臣下,这就刺激了制镜业的发展,以至于镜子的华贵富丽逐渐登峰造极,稍微有点儿身份的人,都要有“玉匣金镜”,装镜的匣子要用上等玉石制成,匣中的镜子要镶金镀银甚至镶嵌珠宝翡翠。后来,唐镜演变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叫作“金银平脱”,就是把黄金和白银打成薄片,然后在上面雕花刻物,造出图案,再用漆粘贴在铜镜背面。这种镜子一拿出来,金光闪闪,煞是好看。据史书记载,唐中宗还令人为他选了一丈见方的巨镜,铸上金花银叶,可谓富丽堂皇之至。镜子是用来照人的,而一旦强化了镜子的价值功能,镜子便会发生异化,它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显示和炫耀财富与身份的代表。正如同今天许多东西的原本功能也在不断弱化,而附加在它身上的价值功能日益强化那样。一本小小的挂历,也都时兴“24k纯金箔打造”;一只手表,若镶以名贵钻石,便会身价万倍;一支万宝龙大包头金笔,要价5000元以上,有人兜里插上它,并不是用它写字,只是要显示一下贵人的身份。于是,异化的功能,便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包装。 唐太宗喜欢镜子的主要原因是:
A. 唐太宗本人也很爱美
B. 唐太宗认为常照镜子可以预知未来
C. 唐太宗认为可以把历史和人作为镜子
D. 唐太宗想用镜子提醒人们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得失
查看答案
某单位共有18名员工,因缺乏科学管理,人浮于事和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严重,工资只分高、低两类。单位中不干事的比干事的人还多,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比不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还多。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不干事的人中,工资高的只占少数;另外,毕竟还有工资不低的干事者。最近,小张和小王离开了这个单位,但是该单位人员的上述结构并未因此而改变。据此,可以推断小张或小王原来在单位中不可能是:
A. 工资高的不干事者。
B. 工资低的干事者。
C. 工资高的干事者。
D. 工资低的不干事者。
E. 以上四种人都有可能是。
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且E(X)=2.4,D(X)=1.68,则二项分布的参数n,p的值为______.
A. n=4,p=0.6
B. n=8,p=0.3
C. n=7,P=0.3
D. n=5,p=0.6
中国多所高校在多伦多、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召开了4场人才招聘会,针对出席招聘会的中国留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7%的人希望回国工作,33%的人会认真考虑回国的选择。可见,在美国工作对中国留学生已失去吸引力,人心思归已蔚然成风。 以下哪一项陈述准确指出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A. 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国留学生表达的未必是他们最好的愿望。
B. 如果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找不到工作,会让他们大失所望。
C. 67%和33%加起来是100%,这意味着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为零。
D.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那些不打算回国工作的人没有参加招聘会。
E. 在迈阿密召开的人才招聘会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结果与上述内容相反。
生活应该是一系列冒险,它很有乐趣,偶尔让人感到兴奋,有时却好像是通向不可预知未来的痛苦旅程。当你试图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生活时,即使身处沙漠中,也会遇到灵感之井、妙想之泉,但它们不是能事先拥有的。 下面哪一个选项所强调的意思与题干的主旨相同
A.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B.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假如我知道写诗的结果,我就不会开始写诗。
C.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 美国哲学家怀特海说,观念的改变损失最小,成就最大。
E. 俄国思想家库尔说,未来映射在现在的每一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