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10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都有它的固定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 DNA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的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键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积累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之后,再进二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者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以下选项中最适合本文的标题是()。
A. DNA秘密初探
B. 人可以活过190岁
C. 关于“长寿基因”
D. 人类的某些特殊基因
查看答案
39.86-53/4-7.85=( )。
A. 18.24
B. 19.76
C. 18.76
D. 19.24
下列表现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除了
A. 瘫痪以整个肢体为主
B. 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
C. 腱反射增强
D. 有病理反射
E.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在全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每平方公里74人,增加了33人。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0.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 47.3人,上升50.9%;其中人口稀少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了约()。
A. 27.6%
B. 33.4%
C. 44.6%
D. 50.1%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氦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①在太阳中产生了一个中微子,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③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④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中微子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作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作修正。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对文中“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与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有关
B. 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
C. 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D. 中微子会不受任何阻碍直接跑出太阳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