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Theodore Dreiser was the literary American representative of ______.

A. Romanticists
B. Transcendentalists
C. Modernists
D. Naturalists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Of the writers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who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1946 for Literature is ______.

A. Mark Twain
B. Theodore Dreiser
C. Langston Hughes
D. T.S Eliot

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瞑,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竞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文中“时间之贼”“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 was the only writer in the colonial period whose works are still read today.

A. Benjamin Franklin
B. Washington Irving
C. Ralph Waldo Emerson
D. Nathaniel Hawthorn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①从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骈文对于先秦两汉的散文是一个反动,而古文又是对于骈文的一个反动。因此,由骈文发展到古文是否定之否定。②魏晋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骈文的特点就是自觉追求形式美:对偶、声律、用典、藻饰。这正体现了文学自觉的要求和价值观。当时,这种刻意追求文学形式美的普遍风尚,一方面推动了文学形式美的自觉追求,促进了文学独立品格的建立,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形式上的僵化和内容上的空洞。其流弊愈益升为主流,最后形成了散文发展的桎梏。因此,从初唐开始,出现了突破骈文束缚的古文运动,到中唐的韩愈、柳宗元而集其大成,形成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潮流。从此,直到明清,古文仍是散文的主流。③这里所谓的古文是指区别于骈文的先秦两汉古文。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在内容上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也就是用儒家之“道”来充实文章的内容,除骈文浮华空疏的文风;在形式上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除“炳炳,务采色,夸声音”的骈风。因此,所谓“复古”是名,创新才是实。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文从字顺”,都说明古文运动的宗旨在于革新,在于创立一种文道结合,能自由表现思想的新文体,以取代形式僵化的骈体文。从理论到实践,韩、柳都有很大的功绩。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影响深远。④这里仅以偶句散句的使用来说明古文的特点。古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反对骈偶充塞,而又不完全绝骈弃偶。《师说》、《捕蛇者说》中就有偶句,只是不刻意追求而已。再如,《醉翁亭记》写四时景物“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者,山间之四时也”。前两句是对偶,后两句是本可以写成“风高霜洁,水落石出”,就成了对偶。这里有意拆为散句,反显出语句的灵巧活泼。⑤但是,唐宋的古文家们对骈文改其弊有余,取其长不足。他们不是把古文与骈文看成互补关系,而是自筑樊篱,拒骈文于门外,对于兼收并蓄,熔铸骈文之长的作品往往还采取讥讽的态度,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融合骈文之长的古文佳作。文中大量间杂了偶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而且还很讲究词藻的艳丽,如对风饰以“阴”,风叫声称“怒号”,鱼称“锦鳞”,波光称“耀金”,水中月影称“沉璧”,采用通感、拟人、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都不同于古文简单质朴的风格,但在当时却受到不应有的讥讽,这就未免成了偏见。 文章认为“唐宋的古文家们对骈文改其弊有余,取其长不足”。作者在论述这个观点时,使用什么论据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